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扶贫前沿
内容详情 2018年06月27日 返回该版首页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四川大竹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四川大竹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调整大小 4043x6-2.jpg


□王永明 本报记者 汪子尧 文/图


从“山沟沟”到“街场口”,既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四川省大竹县在2016年完成易地搬迁1270户4002人基础上,2017年底前累计完成44个搬迁聚居点建设任务,3154户9524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居。在2017年9月17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中受到好评,易地扶贫搬迁经验成为创新“试验田”。2018年,大竹县计划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7户6198人。

挪穷窝住新居

过幸福好生活

    “新建住房需要资金,钱从何处来?”“搬出去了处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靠什么生活?”……事实上,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机遇。

    “给群众解释清楚土地流转等补偿问题,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资金,让群众心里有数。往哪里搬、建什么房、谁来建,都由群众说了算,才能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大竹县月华镇副镇长周春华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贫困户花“小钱”住上新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四川省政府筹集的地方债务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构成。其中,群众自筹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万元/户,对于特别困难的可不自筹。

稳定脱贫

帮助贫困群众铺“钱”途

    如何不让困难群众因建房加重脱贫负担;如何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系列硬仗,摆在各级干部和班子面前,是挑战,也是考验。

    必须算透“对比账”,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搬迁后居住条件的改变。入住新居后为避免搬迁户“两头跑”,大竹县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走上致富路。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安居”,在场镇“就业”,大竹县委、县政府针对搬迁户不同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采取“点”镇融合、“点”园融合、“点”业融合三种方式,“量身订制”致富路子,规划就近就地就业,确保迁入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大竹县共实施了11个“点”镇融合安置点,有385名易地扶贫搬迁户群众在当地超市、餐馆、建筑工地等处就业,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同时,发挥东柳机电轻纺园、石河建材园、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园区的带动作用,通过“送就业到家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539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据了解,大竹县在计划当年退出的贫困村每村开发12个岗位,其余贫困村每村开发4个岗位。同时,大竹县还在规划布局时做到集中安置点靠场镇、靠园区、靠乡村旅游区、靠产业基地、靠新村;搬迁对象进城区、进社区、进安置聚居区、进村民聚居区、进交通便利区,为搬迁户就近就地就业创造条件。

更新生活方式

引导贫困群众“市民化”

    住上了好房子,好风气好习惯也就渐渐兴起了。贫困群众不仅享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文明新风也吹进了这个新家园。

    记者在在九银村搬迁安置点看到,新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学起农村淘宝等网上销售技术;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给村民办理业务;农业科技人员声情并茂地向村民讲解香椿栽种管理技术;村民们对农家书屋里琳琅满目的书籍爱不释手。

    “平时,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帮村民们讲解各种惠民政策、打印证明、代办养老保险等业务。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负责管理安置点的安全和卫生,还可以协调居民们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九银村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文术介绍说。

    入住安置点里的天星村1组蔡继书感触颇深,“搬出来后经常去农民夜校学习文明知识,平时大家空了就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跳跳坝坝舞,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也没得以前那么爱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