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有感
贾飞
在成都,下班后,有时我喜欢散散步,看看绿草与野花。活动的范围并不大,就方圆几公里,前后几条街。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些思考,觉得很有趣。
比如,我散步时常会经过一座桥。这座桥名叫武成大桥。为什么叫武成大桥呢?因为它位于以前皇城东大门——武成门的门口处。当时,城内是贵族和市民,城外是农民和地主。当然,过了武成大桥,就是城外了。
走过武成大桥,其一头是武成大街。武成大街口子处,有一个小区名叫三洲娇子院,这个小区倒不怎么新,反而有些旧,但小区里面却有一座城墙,也就是明清的皇城墙。墙外就是府河,墙内就是蜀王城。
转回来,在武成大桥的另一头,有一条街名叫望平街。这是一条新街,辛亥革命以后才修的。以前是大片的农田。望平街,顾名思义是渴望和平。有了这条街之后,这里就有了营生,主要干啥呢?就是将粪便集中,然后分销到郊区,肥沃农田,粪便则通过府河的粪船运输。
当粪船沿着府河继续航行,在不远处,又有一座桥,这座桥叫九眼桥。九眼桥下,过去是商业码头。现在的九眼桥,变成了酒吧一条街。除了酒,更多的还有灯光。
再返回前面的武成大街。沿着武成大街一直走就是成都市二医院。这个二医院的一头,在过去有一个尼姑庵。在二医院的另一头,是惜字宫街。惜字宫街很有意思。过去这里有一座庙,名叫大禹庙,进门的前殿是仓颉殿,后殿是大禹殿,仓颉殿就是纪念造文字的。更奇妙的是,和仓颉庙方位相同,仅隔一条街的正前方,就是四川省文联和四川作协的办公场所及住宿区。或许,文字需要传承,从仓颉开始。
更奇妙的是,方位依旧相同,又仅隔一条街,这条街叫红星路。红星路还有一家报社名叫四川日报社。这些有关文字的单位,或许和仓颉大殿有着耐人寻味的关系吧。
红星路是和春熙路交叉的。那么,春熙路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里曾经是清朝的司法刑狱衙门,后来,民国时期改成了省政府。再后来,军阀杨森派人重新进行了打造和修建,变成了商业街。当时,取春熙路这个名字的人叫江子虞,他是前清的举人,四川的地方文化名流。修建春熙路的开发商叫俞凤岗,挣了许多钱,买了北段的半条街,这个人最红火的时候,在盘飧市旁边的大剧院办酒宴,邀请了众多名流。
红星路也与总府路是交叉的。总府路一直走,也就是天府广场。天府广场就不用说了。这里有一个馆名叫四川科技馆。而科技馆也就是曾经蜀王府的旧址。当然科技馆周边很大一块土地,都曾是蜀王府的旧址。
那么蜀王府的旧址墙边在哪里呢?曾经我工作过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在哪里呢?在上翔街。为什么叫上翔街呢?因为这条街就紧挨着蜀王府的府墙,于是便取名上翔,希望沾一点吉祥……
以上仅仅只是我下班散步的几条街道,然而我们这个城市有无数条街,每一条都有每一条的历史,每一条都有每一条的文化。而这些街到底会通向何方,又有多少人从这些街走过?那一定会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