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云南省立足特色抓产业,开拓市场强龙头,扶贫到户促增收,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全省产业扶贫推进举措日渐扎实,成效日趋显现。”云南省农业厅产业扶贫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省种植业带动9万户贫困户脱贫、养殖业带动7.9万户贫困户脱贫。在全省脱贫人口各项扶贫措施中,特色产业扶贫占比较高,脱贫人口中有37.86%的贫困户、38.02%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迪庆、曲靖、昆明过半的脱贫人口发展了特色产业,其中迪庆脱贫人口发展特色产业占比达84.13%。
制定规划 选准产业
近年来,宣威市西泽乡在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不断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来到西泽乡迤那村,只见田间地头的百合长势喜人,宣威市贵艳种养殖合作社的高艳正在手把手地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成忠百合种植管理技术。今年西泽乡党委、政府不仅免费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百合种子,还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组织起来,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百合收获之后,又派专人专车来收购。“今年我家种了两亩左右,预计能卖五六万元。”张成忠说。
高艳说:“我们的百合现在是供不应求,价格在28元至35元一公斤,去年我就销售了百合400多吨。”据了解,迤那全村种了1000多亩百合,西泽乡共种植百合3000亩,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近几年,云南省制定农业产业规划,发挥比较优势选准扶贫产业。云南省农业厅联合省扶贫办等8部门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组织88个贫困县(市、区)编制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针对扶贫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全面梳理贫困地区5970个行政村“一村一品”清单,努力在贫困地区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在马龙县、泸西县、临翔区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试点工作,努力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产业扶贫 落地生根
云南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为了有效推进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云南省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建立了以云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厅厅长为总召集人的产业扶贫联席会议制度。总召集人和农业厅其他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怒江、迪庆等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帮助基层找准产业、把准方向、定准项目,进一步督促各项产业扶贫措施落细落实。各州(市)相应成立了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形成多层次产业扶贫组织体系。
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云南省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明确了省级各部门工作职责,提出了推进产业扶贫的具体措施。云南省农业厅聚焦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制定了《云南省打好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就业攻坚战实施方案》《云南省农业厅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与此同时,云南省农业厅依托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围绕各贫困县农业产业情况开展梳理工作。收集2017年度全省农业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和2018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需求情况,全面调查了解云南省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及资金投入情况,积极与云南省扶贫办沟通衔接,协助指导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
培育主体 典型引领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说:“云南省要把农业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放在打造有带动脱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完善产业带贫机制,把能否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长期受益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必备条件。”
记者在丘北县官寨乡飞土村委会了解到,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这个仅有53户的贫困村开始发展养殖业,通过加入养殖合作社,村里好几户脱贫户已建起砖混水泥平房。青青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补兰说:“当地人以前种田种地,虽然很辛苦,但挣不到钱,后来根据当地的优势决定发展养殖。我试着向信用社贷了5万块,买了10多头牛、羊。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我约了村里的几户建档立卡户一起开办合作社。如今这里牛羊遍地,鱼虾满池,曾经的建档立卡户一户接一户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1744个村(组)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总额57亿元,累计分红近30亿元,改革红利的释放增强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动力和活力。
据悉,结合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云南省农业厅还组织了88个贫困县(市、区),围绕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八大重点产业和各贫困县(市、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精确选择扶贫产业和重点项目。云南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各地选择的“一县一业”扶贫产业和项目,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论证,该项工作将于近期完成。
据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