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首家科创板企业诞生
成都先导科创板敲钟 打造新药创制“新引擎”
(上接第1版)
与成都先导一同成长的,还有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2019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亿元,占成都市医药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4.9%,连续3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新增亿元品种11个,同比增长26.8%。在研Ⅰ类新药73个,同比增长40.4%,其中27个进入临床阶段,占四川省比重超60%。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已经连续两年位于第6位。除了成都先导,成都高新区企业倍特药业连续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海创药业前列腺癌新药全面启动全球Ⅲ期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四川省首个在美上市小分子新药。良好的产业生态也吸引世界500强吉利德、美国500强波士顿科学、美国500强艾昆纬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加速在这里布局。
继续深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建设新药研发中心
谈起成都先导上市后的未来,李进认为,这对先导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但也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作为。我们将继续深耕生物医药行业,继续深耕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据悉,此次登陆科创板,成都先导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和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司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新药研发中心,建设一处高标准的新药研发场地以增加新药研发实力。
2019年1月,成都先导正式搬迁至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我们公司发展需要更大的场地。同时我们认为生物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生物药的公司都会入驻进来,形成优良的产业链。”李进认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就是成都产业功能区打造的一个代表,“我觉得生物城打造好了,未来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影响,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合作共建,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紧扣高质量建设“独立成市”生物产业功能区的部署要求,坚持“优势互补、封闭管理、专业运营、共建共享”合作路径,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主线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主题,正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功能区。
为促进产业发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出台了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加大优势品种扶持;通过发放和鼓励使用创新券,引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效利用,激活创新链;鼓励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支持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创新链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5.5平方公里已成型成势,引进项目139个,累计协议总投资超1100亿元,聚集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引进和培育新药品种72个、临床阶段品种18个,1类新药28个、临床阶段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