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风光带来脱贫“钱”景
——贵州省岑巩县旅游扶贫见闻
小暑刚至,在贵州省岑巩县青绿的红豆杉树林和荷塘里,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赏荷避暑,或品农家饭,或漫步在村间小道,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每天载客来我们这避暑的车都排成了长龙,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都来观赏荷花、红豆杉,我们为游客当导游,也能挣到不少外快。”村民吴光辉高兴地说。
近年来,岑巩县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地方特色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重点对有旅游发展基础、市场开发潜力大的乡镇、山村开展旅游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让群众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摘下穷帽子。
一谈起旅游扶贫,水尾镇江南旅社的负责人吴文生立刻来了兴致。“一条公路,连接起龙鳌河、一代佳人陈圆圆归隐地马家寨,让过去‘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山区峡谷美景走进了大家的视线,扶持了乡村,富裕了农民。”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斜坡地带的岑巩县,境内山峦重叠,河溪纵横,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过去由于旅游产品单一,交通不便,前来游玩的客人十分稀少。为改变这种状况,该县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镇村的接待条件。随着“组组通”“一事一议”等项目的推进,乡村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旅游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大提高了乡村生态旅游服务水平,为全县旅游扶贫注入了强大活力。
“搭借景区的快速发展,我发展了葡萄种植,许多游客赏完景会到果园进行采摘。” 站在自家葡萄园里,胡和平心里乐滋滋地。
胡和平是龙鳌河附近的大树林村贫困户,随着“龙鳌河-马家寨”景区旅游发展的带动,他在政府的精准帮扶下种植了28亩葡萄、蔬菜,养殖了土猪,建起了沼气池。
“利用沼气池的农家肥给葡萄和蔬菜施肥,既节约了成本,而且种出来的口感很好。”胡和平说“再用种植的蔬菜喂养土猪,实现了种养殖循环利用。”
为了让精品景区和乡村旅游带动周边贫困村的发展,该县引导周边乡村贫困群众参与旅游接待,以发展精品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业、农家乐项目,民情风俗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游客。让生态旅游实现有章可循,持续发展。
“通过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大家从中看到了希望,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胡和平坚定地说“在政府这几年的帮扶下,我家条件也逐渐好转,葡萄收获,土猪出售后,年底定能脱贫啦!”
乡村旅游不仅催生出新的产业,还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产就地增值、农村就地致富”等四个就地化,让贫困群众充分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县旅游扶贫“破茧成蝶”,实现了旅游业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该县年接待游客从57万人增至100.04万人,旅游年总收入从2.41亿元增至6.25亿元。
通讯员 吴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