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川举行大禹诞辰
4145周年民间祭祀活动
7月18日,农历六月初六,北川禹王广场,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儿女自发举行大禹诞辰4145周年祭祀活动。上午9时50分,数万北川羌族儿女在北川禹王广场肃立雅静,随后举行了鸣炮奏乐、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鞠躬礼、乐舞告祭等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结束后还举行了纪念大禹相关民俗展演。
据了解,北川祭禹习俗千年不绝,可追溯到夏朝,经历了最初的原始祭祀、唐之前形成的庙宇祭祀,从民间庙祭到宋代以来的官民同祭,祭祀活动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知县着黄马褂代皇帝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的国祭。北川如今保留下来的对大禹的祭祀方式主要是唐代以来形成的庙祭,即从农历六月初五开始,多个乡镇的百姓就汇集禹里乡,载歌载舞,昼夜狂欢,以具有羌族特色的祭祀活动,歌颂先祖的功德,表达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
北川历来具有挖掘、研究、传承、弘扬禹羌文化的传统,对大禹文化新一轮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1年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北川成立后,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北川,对禹羌文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大禹文化不断的发展,北川现已形成了纪念大禹的浓郁氛围,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2007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北川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2009年7月,北川大禹祭祀习俗成功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6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将北川确立为“大禹祭祀地”。
30余年来,在专家学者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北川已经先后编辑出版了《禹生北川》《大禹史料汇编》等数十本禹羌文化研究文集或专著;大禹传说故事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民间祭祀活动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遗迹的保护和纪念设施的恢复和建设积极地开展,重建了禹王宫,开发了禹穴沟景区,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大禹纪念馆,禹王广场大禹雕塑和浮雕已建设完毕。
王金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