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2期:合作经济
内容详情 2018年08月03日 返回该版首页

浙江宁波市供销社 发挥组织平台优势 强化三大服务

浙江宁波市供销社

发挥组织平台优势 强化三大服务


   今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系统组织平台优势,重点强化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三大服务功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技物一体

强化生产服务

    为强化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宁波市供销社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优势,推动农资供应与农技推广服务一体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开展春耕农资农技农信优质服务月活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包含向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先进代表和困难户赠送总价值10万元的农资商品优惠券;开展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业气象、农资产品以及农村金融等服务咨询宣传活动;推广小型无人植保机飞行作业服务等。上半年,宁波市社已组织农技培训4879人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15人次。同时,着力推广实施农田病虫害统防统治。按照减量化要求,科学合理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并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上半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施农田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7.09万亩,占全年计划数的68.4%;累计销售农药10.6万吨、化学农药3786.4吨、农膜1737.6吨,分别同比增长-15.0%、-21.8%、46.7%,充分体现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新特征。

渠道融合

强化供销服务

    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宁波市社充分发挥市县联合的组织优势和供销电商公司的技术优势,以县域电商综合服务为抓手,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供销服务。一方面,下力气抓好“宁波馆”大平台建设。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转型为对接全国各大知名电商平台的“宁波馆”,以县域电商服务平台为单位实施农产品推介。上半年,宁波馆交易额达3.1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目标的51.8%。另一方面,着重抓好农旅融合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美丽四明山”农旅融合智慧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扩大至整个四明山区域的8个乡镇,共入驻110家农家乐、45家酒店民宿、28个景点景区以及部分公共停车场、避灾点、医疗点等公益性设施,上半年实现农产品和旅游产品销售收入260万元。推动农旅融合平台“美丽四明山”拓展到“美丽宁波”,打造“够阿拉”农旅融合推广服务平台,推介全市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上半年已与象山旅游集团就象山旅游推介事项达成合作意向。此外,注重强化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重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领头雁”作用,组织全市农产品经纪人代表与杭州市社进行产销对接,在春节期间组织宁波特色农产品供应杭州市场。组织开展第四届宁波市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十佳”和“优秀”农产品经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典型示范

强化信用服务

    在金融服务方面,宁波市社尊重基层创新精神,在全市复制推广“农信盈”“助农贷”“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三种模式的金融创新服务。

    据悉,奉化区的“农信盈”模式是以农民合作基金的一部分作为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合作的银行(或信用服务机构),银行向供销合作社和农合联会员授信,保险机构为农户信用担保并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会员根据农合联、银行的信用评定等级享受授信贷款利率优惠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今年,这一模式已在海曙区、北仑区、鄞州区等地逐步推广。江北区的“助农贷”模式则主要针对有意向从农资公司购买农资的农户,其可与农资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享受购买农资的无息贷款服务。贷款到期后,农户只需归还贷款本金,期限内利息和保证保险费用均由甬丰公司承担。这样,农户可免除贷款的繁琐手续,农资企业可避免资金被占用风险。该服务模式已在慈溪、余姚、江北实施。

    而慈溪市的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模式则建立在前两年开展杨梅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慈溪市社充分利用市县财政补助资金,引导梅农参加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在杨梅采摘期连续大量降雨时减轻梅农损失。今年上半年,参保农户694户,同比增81%;参保面积17462亩,同比增49%,实现沿山涉梅各镇全覆盖。这种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适应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需求的保险品种,服务产业发展的做法已在鄞州、奉化推广。

    上半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联合金融机构向农户授信达32.13亿元,实际贷款余额8.1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81.1%。

重点突破

推动服务融合

    为使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功能融合,宁波市社统筹谋划,通过建实体、建载体的方式高效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制定了全面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投资建设了绿色都市农业项目,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和绿色都市农业发展。上半年,与民营企业合资组建宁波供销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将在姜山镇打造核心区占地1200亩的农旅融合、多业态发展的田园综合体,积极投身发展绿色都市农业。此外,积极建设乡镇农合联实体化运作的载体,把乡镇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产业农合联作为基层供销合作社实体化运作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建设进程。上半年已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相关难题,确保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35家、产业农合联14家。

据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