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
新平台 新面貌 致力回归乡村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供销合作社紧密结合当地“三农”工作特点,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打造农贸市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环境治理等方式,积极构建为农服务平台,着力实现供销合作社回归乡村的目标。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产业发展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萧山区供销社以农业品牌振兴为目标,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合作经济发展,拉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今年重点打造粮油、青梅、杨梅、萝卜干、芹菜等6个农产品品牌村,力争到2020年达到20个。其中益农三围村芹菜品牌村建设已经启动,瓜沥兴围村萝卜干品牌村建设正在实施。为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该社在新组建青梅、农旅、芹菜等合作社基础上,加大本土品牌开发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挖掘萧山萝卜干等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开发青梅产品深加工,实现从合作社到大平台的转变,全面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该社将开展农贸市场托管经营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与临浦镇政府共同组建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整体托管了营业面积近1万平方米、经营摊位380余个的临浦综合农贸市场,建立了“十不准”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了市场原有的管理混乱、随处设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乱象。在此基础上全力进行复制推广,已在全区托管了10家农贸市场,力争到2020年达到20家。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托管,带动农贸市场开展放心市场创建、果蔬合作社进市场、垃圾分类减量等工作,既提升了市场形象、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障了食品安全,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创新服务 满足需求
为满足当前“三农”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是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随着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结合当地需求,该社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开发了本土首家O2O模式的同城化综合零售网上商城——“供销快购”。以互联网和移动手机商城为对外服务窗口,产品采购、仓储和配送全部实行自营,目前涵盖了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粮油副食、生活用品等3000多种厂家直供商品。该社还开设了舒禾名优农产品专营店,启动了“丰丰买”农产品新零售项目,结合专营店、电商线下店、无人售货店等经营实体,大力实施“农网对接”和“新网新零售”工程。并着力建设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为农民和专业户提供线上开店、线下配送、农超直销等服务,为乡村振兴构筑城乡市场双向流通基础。
同时,该社积极拓展“农业+旅游”产业,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组建了杭州农发农旅专业合作社。通过把旅行社、专业合作社、旅游景点、休闲农庄、农业基地等农业和旅游要素相串联,培育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乡旅产业发展。通过举办“振兴乡村,农旅先行”萧山乡旅品牌首推仪式暨“我陪妈妈美丽乡村游”主题活动,该社开辟了山水进化、围垦风光、河上古镇等精品乡旅线路,做到每月推出一条精品乡旅线路、组织一次200人以上的乡村游,满足了百姓对美丽乡村体验游的需求,也给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资金缺乏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对此,该社按照“组织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和“有效控制风险、规范管理运作”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组建原则,于2017年成功组建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资金互助会,为会员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小额资金服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资金互助会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打造了一个封闭的“资金圈”,缓解信用和抵押物“双缺失”农民的贷款难问题。目前,共有入会会员139名,入会资金2309万元,累计发放贷款88笔6445万元,解决了农民会员生产经营资金的燃眉之急。
规划治理 美丽乡村
优化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点。萧山区供销社依托大田托管,在着力破解新形势下“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的基础上,还创新了城区及周边收储地块托管模式,大力实施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专门成立萧农农业科技公司,专业开展耕种或复绿工作,打造农旅结合的城市田园景观综合体。该社组建了江东供销合作社和江东农场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大江东为农服务和土地托管。目前,大田托管面积已超4万亩,“十三五”期间目标完成10万亩,着力为政府分忧,为城市添绿,为农民增收。
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该社通过打造一批接地气的为农服务综合体和基层服务网点,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生活服务业有机融合,办成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的大舞台和服务农民生活的小天地。在2017年建成4家为农服务综合体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新建8家集农资服务、技术咨询、便民超市、就业家政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体,着力实现农业 “接二连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20年达到20家,逐步实现供销社为农服务综合体镇街全覆盖。
浙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