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学抒院
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01日 返回该版首页

推荐语

推荐语

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你却毅然地离开了条件优越的环境,而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无私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从未进过校门,因贫困和目不识丁,他们世世代代任人摆布。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贫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

——赛珍珠


晏阳初是一位有才干的学者、 一个有独创的教育家、一个勤奋的作家、一个能激励人心的中英文演说家,也是一位有生气的知识分子,在保守的亚洲是很少见的。他有敏捷的思路,有创造力,有发明才能和想象力。他还是个组织者,是个实干的思想家、活跃的执行者。

——埃德加·斯诺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立足以民为本的价值信仰,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他认为,推进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的可持续的基础,在于培育思想觉醒、权利自主、组织化的新民,成为乡村改造的主体。而这又需要兼具现代科学知识与世界眼光的乡建人才到人民中间去。他所提出的人的建设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创制的农村综合改造方案,不仅是平教运动与乡村建设的工作核心,也是今天的中国远未完成的事业。

——钱理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乡村建设这个思想是梁漱溟、晏阳初这批前辈在无数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要跟农民打交道,就不能激进。须知:到农村去,就得先变成农民思维。如同晏阳初说,要丢掉西洋眼镜、东洋眼镜,换上农民眼镜!

——温铁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晏阳初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当我们回望20世纪的中国时,能够使心灵感到温暖的少数几束光中的一束。今天,中国并没有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走出来,农村一些地方,民智尚未全然开化,民力没有得到足够发挥,而民主的建立更是任重道远。因此当我们展望更远的未来,这束光的亮度尤令人兴奋不已,这一思想不应从我们的天空遁迹。

——邱建生(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福建农林大学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