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乡村振兴
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13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广汉:创新农民“三化”培育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四川广汉:创新农民“三化”培育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本报讯(陈晓雨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10月12日,记者从四川广汉市委组织部获悉,近年来,广汉市创新职业农民“三化”举措,培育了一大批“有身份、有地位、有本事、有奔头”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截至目前,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97人,其中取得资格证的551人,试点对象职业化率达86%,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探索规范化选评制度,抓好职业农民精准性。广汉市委组织部发挥“联席”机制,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三步法,从近40万农业从业人员中选出适合的培育对象,进行科学认定,做好人才管理。择优遴选对象。选拔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农民4类对象作为重点,考察文化程度、收入等6项基本条件以及职业认同、职业行为。明确认定条件。制定《广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认定管理办法》,明确3个方面11项认定标准,实行村(社区)、镇(街道)、县三级审核,引入73名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综合评价,考量益农助农成效、群众认可度、突出能力和业绩等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对经过认定的职业农民建立“一人一档”,实行“资格年审”,形成“能进能出”的机制,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

搭建实用化培训平台,提升职业农民软实力。广汉市委组织部联合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创新培训方式,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土专家”“田秀才”。细化培训内容。将培训项目与区域产业对接、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对接、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对接,围绕粮油、蔬菜、水果等6大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电商、深加工、无人机操作等新兴领域,开设专业9个、精品课126项,为参训农民提供“菜单式”选择。精简培训规模。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培训基地52家,精心设计“室内、田间、基地、线上”4大课堂,每班参训人数控制在20—50人,实现小班“手把手”教学。改良培训模式。借鉴高校硕(博)士培养模式,开展“农民导师制”培训,聘请43名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导师进行点对点跟踪培训。参照联合育才模式,探索开展“寄学制”培训,每年遴选10—20名优秀学员到上海、浙江等地交流学习。

提供多元化服务保障,焕发职业农民主动性。广汉市委组织部牵头从三方面入手给予职业农民全方位保障,让职业农民真正喜欢农业、热爱农村,全市现有返乡创业企业162个、创业人员1600人。给予奖补优惠。对试点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获得国省级荣誉或其领办创办的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场的、提升学历或全日制大学毕业返乡务农2年以上的,给予30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金补贴。同时,试点对象可获得20万元—50万元的信用贷款和4000元—6000元的贷款贴息,享受5万元—20万元的家庭农场生产能力提升建设配套资金。加大政策倾斜。对职业农民发展产业实行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考虑、融资优先满足“3个优先”,推动产业振兴。已累计提供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金融支持5000余万元,职业农民的经营年产值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的47.2%。提高政治待遇。推荐组织带动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职业农民220余名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其中,35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为广汉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