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
“一脉三贤”传承李白文化
近日,李白纪念馆内人头攒动,四川省江油市在此举行“先生之风”——纪念江油已故著名书法家、诗人张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遗作展。从这些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张泽先生书法功力深厚、为人优雅庄重。在江油市,张泽、张铁船、张泌这三位堂兄弟,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高风亮节,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他们仍读书作画、写诗填词,为李白故里的文化建设、政协文献资料收集、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先生之风”展读书人境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张泽先生创作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挂于江油李白纪念馆的展厅内,引得大家驻足观看。张泽先生从小十分热爱书法,曾从事过教师等职业,于1976年到李白纪念馆工作,并在此期间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书法人才。
“让父亲的遗作再现,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我们也为父亲有这样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张吾军说,他的父亲张泽及叔伯张铁船、张泌的一生大多时间都身处逆境,但他们一生以书、诗、画为伴,对祖国、家乡、人民充满赤子之爱。
工作之余,张泽撰写了大量宏扬李白文化的诗文,其中在1979年9月游李白故居时,曾写下“绝代才华有谪仙,古今放逐斥权奸。可怜漫渡江畔月,仍照青莲天宝山。”等诗。此后,但凡太白纪念馆里有重要活动,如李白诗书画院成立、青莲诗社成立、青莲乡赛诗等活动时。张泽不仅积极组织,同时还写下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弘扬李白文化的诗篇。江油市内外一些著名景点,亭台楼馆、庙宇殿堂留下张泽功力深厚、优雅庄重的墨迹和题撰。当当时的众多书法爱好者以家藏先生之作深以为荣。
2021年是张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主办方特地从民间藏家手中征集了一批张泽的遗墨,诸如扇面、册页、对联、中堂、条幅、横披等,举办了这次展览活动,较为全面地展示张泽独具的书法艺术魅力,以表达对张泽这位乡贤的怀念和景仰。
“一脉三贤”传承李白文化
1985年,为了整理江同李白纪念馆内的1万多册古旧图书,当地干部曾到江油市义新乡的张家大院邀请张铁船到此工作了两年。
张铁船老先生租住在当时的江油文化馆的旧木楼里,他冬天常穿一件军大衣。夏天时旧木楼的居室里蚊帐是破的,窗户是坏的。可见了面,张铁船老先生从不说生活上的困难,最爱与人说古道今,说话总是出口成章,时常爱与人交谈赏析李白诗文的心得体会。世俗生活的困难伤害不了他精神上的达观和工作的恪尽职守。
张泌生前是江油市新华书店的职工,他的爷爷张叔玉一生致力于翰墨金石之学,曾受聘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执教,在治印上深得邓石如的精髓,其印艺在江油影响深远。张泌8岁时便能执刀治印,除继承祖父和父亲的邓派印风外,还将浙派印技融入邓派,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印章风格。他年过七旬,仍操刀不辍,在李白故里的不少古建筑中留下了大量优秀印作,为世人所赞叹。
前年些,江油市政协诗仙书画院、民进江油总支、青莲诗社编辑出版了《三闲遗韵》。收录张泽、张铁船、张泌三位老先生诗词300余首,书画篆刻作品数十幅,是三位先生漫长人生岁月的真实写照。既有热血沸腾的少年壮志,也有跌宕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有书生意气儒雅倜傥、风花雪月柔情蜜意、市井写真人间百态,还有晚霞满天的激情礼赞、生逢盛世的欣慰,以及渔舟唱晚般淡泊明志。
《三闲遗韵》出版后,深受李白故里的诗词、书法和篆刻爱好者好评,拥者为荣。读者评价此书:“一脉三贤,诗文俱佳。李白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面又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特约记者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