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1年10月26日 返回该版首页

研学拓视野 行走大课堂

研学拓视野 行走大课堂

成都百花潭公园迎来“小学者”团队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日,成都市百花潭公园秋季研学活动拉开序幕,公园迎来了来自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一年级的“小学者”们。这是一次快乐之旅,更是一次红色之行。

以百花潭为名的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风景区,公园由盆景园、磊园、慧园、湖池区、廊桥及桃花林、银杏林、桂花林、梅花林等景区组成,已形成了自己的园林特色。整个公园构筑新颖,布局典雅,花木繁茂,竹树成荫,人工缔造的山石、瀑布、溪流、亭台分布其间,各呈其妙,趣味无穷,体现了“古、文、静、雅”的格调,使人益觉园林深邃无尽。

近年来,百花潭公园积极投身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大力提升公园景观品质,将盆景和园林小品艺术植入公园新场景,规范摆放盆景100余盆、新建盆景组景10组、新增竹林景观和隔断花墙装饰等小品5处,采用爬藤植物、悬挂花架、花箱等组合提升公园绿化景观;对园内主道路绿化景观进行提升,种植松果菊、西洋鹃、红叶石楠等彩色植物组成五彩花境,整体提升面积达1200平方米。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学者”们首先有序进入慧园。在爸爸妈妈的陪伴讲解下,他们了解到巴金爷爷与慧园的渊源,循着巴金爷爷的脚步,深深地体会了爱国主义情怀。

慧园是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小说《家》中的“高家大院”描写的川西民宅为蓝本设计,按园林手法建成的著作园林,由广场、建筑、园林三大区域组成,占地26.5亩,是成都唯一的著作园林,它是一组仿清末民初川西封火山墙式民宅风格建筑,造型美观,且具有古典风韵和乡土气息。慧园广场塑有高210厘米,重近1吨的巴金青铜像,旁边刻着冰心题“名园觉慧”四字。园内建筑以门厅、牡丹厅、东西厢房为主体,门上匾额“慧园”二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亲笔所书;园内陈列了一些巴金在成都生活时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关于爱国的物品,巴金对故乡的爱,便保存在这美丽的“慧园”中。“慧园”是介绍巴老生平、著作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巴金文化传播基地, 2003年12月被成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3月,被中共四川省委青教办、共青团四川省委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后,“小学者”们来到川派盆景科普馆,不仅欣赏到了别具一格的川派盆景,还在公园专业讲解员的讲解下,学习到了川派盆景历史沿革、流派和身法,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见闻,受益良多。在快乐的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也使家庭之间的亲子关系更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