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
搭建“双创”大舞台 增强发展新动能
10月20日至21日,2021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本次大赛面向全球选拔一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能级提升的优秀团队和企业,发现和支持一批优质团队及科技创新企业落户成都高新区。
“能够在成都高新区参加金熊猫双创大赛,这也是因为这里是一片创业热土,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的创业支持政策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汇聚到这里,这里是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高地。我们2019年在成都高新区成立后,发展得很快,这离不开成都及成都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前来参加2021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的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原晨光讲道。
按照国家、省、市双创相关要求,成都高新区多措并举,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统揽,加快推动高质量创新创业,努力让这里成为一座创业者心仪向往的创新活力之城。
聚贤引能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在成都高新区我们可以找到情感的归属,不仅可以享受到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就连青年人喜爱的特色婚俗都为大家考虑到了,让我们能够满怀信心地加入到‘创客’的行列。”在成都高新区开设文化传媒公司的张胜文讲道。
成都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截至2021年9月底,通过“产业教授”计划让高端人才聚集,“高新工匠”联盟评选出“高新工匠”197人,59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0余万个,让人才在这里能够找到合适的机会。同时,发放成都高新金熊猫卡720张,可以提供住房、教育等七大服务事项,并建成了6个人才公寓4390套,让这里成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成为中西部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超过70万人,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以上。聚集国家级人才420人,占全省40%;省级人才547人,占全省32%;市级人才439人,占全市55%。
今年2月5日,2021年成都高新区首批金熊猫人才需求榜单全球发布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活动通过线下发布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10月底,成都高新区金熊猫第二批高能级岗位需求榜单全球发布会将举行,同时对成都高新区产业教授、金熊猫人才奖(成就奖)获得者等人才进行表彰。
“人才资源一直是成都高新区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第一核心要素。”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成都高新区面向全球发布了最新修订的《成都高新区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2021年修订)》,目录修订旨在进一步突出人才实际贡献导向,将更多实干人才纳入目录,享受配套服务,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乐生活。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依托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到2025年聚集各类领军人才2200人以上。聚焦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人才,深入实施“金熊猫”人才培育计划,每年举办“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到2025年聚集高层次创业人才3500名以上。聚焦产业基础人才,实施“超级实习生”计划,加强新进基础人才补贴支持,到2025年,累计组织1万名毕业生见习实习,新聚集各类人才30万人。
整合力量
提振企业跨越发展信心
10月20日,2021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第三届)在成都高新区开幕。本届大会院士专家人数为历届之最,吸引了近30位院士、300余位权威专家、1000余名专家学者来蓉。此外,大会还吸引了近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包括诺华、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艾尔建等,齐聚成都共话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开幕式上,业内期盼已久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正式发布,现场公布2020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排行榜分为单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榜单。记者梳理排行榜发现,获奖榜单均为中国生物技术热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居第四,与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方阵。
作为成都龙头生物医药企业之一,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仅成立7个月就成为估值60多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威斯克公司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专业从事疫苗研发生产和免疫治疗的生物医药公司。在公司董事长魏于全院士看来,成都高新区以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信心。
魏于全院士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成都高新区高度关注团队疫苗攻关进展,提前开展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工作,直接推动了威斯克公司的成立。同时,成都高新区通过早期投入、代建厂房、推荐融资等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全力帮助威斯克公司快速成长,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了近200倍的资产撬动。”
威斯克公司正是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据悉,成都高新区坚持以“五链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圈,瞄准0到1原始创新,搭建全链条生物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累计聚集30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规模连续4年保持20%增速。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顺利完成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一期建设,突破了29项关键性技术,支持437个新药品种国内申报,聚集国家级人才团队近100个,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波士顿科学第二总部及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高能级项目。其中,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等项目已于今年顺利运营。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积极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物产业增长极与动力源,持续保持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梯队,努力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高地。”
搭建平台 推动创新项目落地发展
10月21日,以“产业高新·创新驱动”为主题的2021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圆满收官。作为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大赛在美国硅谷、法国巴黎、韩国首尔、北京、深圳、武汉和成都设立7个赛区,共吸引了2000多个项目踊跃报名参加,创下历届新高,进一步巩固了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三年来取得的成果。
“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为项目搭建了优质的政策和投融资对接平台,通过参赛深刻感受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活力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后续将积极推动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发展。”获得TMT领域一等奖的电磁行星齿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樊明表示。
作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始终将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聚焦培育世界级本土领军型企业,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多角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创业创造。同时,构建起“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四级梯度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从不同的政策维度,开展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除了将积极推动获奖项目落地外,多家参赛企业和团队也咨询了落户成都高新区事宜。”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高新区将持续对接优秀项目团队的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加速有落户意向的团队入驻成都高新区,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
据了解,2021年1—9月,成都高新区共新注册各类型市场主体57186户,同比增长19.63%。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各类人才总量超过70万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5个、国家级孵化器17个,有效发明专利累计2391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0757件),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51家。
米仓山 舒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