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1年11月05日 返回该版首页

良方善管抓节水 碧波荡漾润香城 ——成都市新都区全力打造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新都样板”

良方善管抓节水 碧波荡漾润香城

——成都市新都区全力打造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新都样板”

□曾顺清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近年来,新都区水务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管水治水的深度和力度,把好为民服务的温度和热度,多策并用,多措并举,多点开花,强化水资源监管,狠抓节水管理,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从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的转变,全力打造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都样板”,为新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水务力量。

坚持目标引领

谋划节水管理新思路

新都区水务局组织专家编制了《成都市新都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建设框架,确定了用水总量和定额、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再生水利用、节水宣传等6个方面11项具体目标任务,印发任务分解方案,细化职责分工,确保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全面展开,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成都市新都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而且有实打实的具体举措,可操作性很强。

坚持多方联动

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新都区水务局强化与教育、经信、卫健、住建等部门的对接交流,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络联动机制,严格按照《四川省节水型小区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四川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等考核标准,大力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小区、学校、医院等创建工作,严格执行节水载体用水定额认定,积极推动学校、企业、医院、小区等各行业节水工作齐头并进,有力推进了全区节水行动落地落实。截至目前,新都区共完成150余个节水载体创建,为打造“新都样板”夯实了基础。

坚持示范引领

探索节水管理新机制

作为全省首批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区县,新都区以节水为核心,积极推动实施西南石油大学合同节水试点项目,改造推广节水器具,安装节水龙头、节水阀等节水设备,开展校园地下管网勘探,同步更新老旧管网,优化计量体系,搭建集监测、管理和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实现对校区用水的有效监控,达到学校年节约用水71万吨、年节约用水成本195万元的目标,努力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节水经验做法。同时,积极鼓励用水单位与专业第三方签订节水管理服务合同,通过“募集社会资本+集成先进节水管理技术+项目节水技术改造+分享节水效益”的模式,实现节水收益分成共享,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全区重点用水企业、行业和领域。

坚持总量控制

实现水资源利用高效率

新都区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双要求,建立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水价政策等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强化总量、效率双管控,全区用水总量由2015年的4.63亿立方下降到2020年的3.31亿立方;全区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79.4立方下降到2020年的45.71立方;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0.26立方下降到2020年的7.00立方。同时,严格取用水管理,对全区80家地下水取水户、全区690户重点用水企业加强节水用水监管,切实算好每一笔“用水账”,全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坚持开源节流

提升水资源有效供给

新都区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镇镇通”“村村通”“户户通”供水工程,新建管网245公里,将供水管网由主水源点延伸至每一户用户,彻底解决自来水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了“城乡一体、建管合一、入户惠民、多元投入、财政反哺、同网同质、服务延伸”的供水模式,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切实强化了水资源管控。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管网探漏监测机制,通过建立完善新型分区计量管理模型,实现对供水管网漏损的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管网漏损的监控;制定管道检测方案,结合道路主体施工工程,同步完成对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分片区、分批次、分年度推进输水管道改造,全面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新都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五个坚持”是新都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管理工作的创新务实之举,是实现科学管水节水的实践良方。“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五个坚持’,在实践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全力守护好新都的碧水蓝天,让碧波荡漾滋润美丽香城,泽被80万新都人民。”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