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经济与法
内容详情 2021年11月16日 返回该版首页

想卖掉限售房 两人打起假官司 法院:虚假诉讼,各罚一万元

想卖掉限售房 两人打起假官司

法院:虚假诉讼,各罚一万元

□本报记者 胡斌 陶岚

房子还在限售期想出售怎么办?有人打起了司法拍卖的歪主意。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通报了一起为规避房地产调控政策伪造借款合同的虚假诉讼案件,原告与被告之女均被罚。

今年4月16日,钟某与于某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40万元,借款期限为2021年4月16日至2021年6月30日。借款到期后,钟某一直未归还,于是于某将其诉至法院,要求返还本息。但是承办法官在调查梳理案情时发现事有蹊跷:被告钟某的女儿钟小某为其代理人,同原告于某关系密切,且有大笔资金往来。

承办法官询问后查明,钟某有一套位于天府新区的房屋,按照成都市房地产调控政策规定,尚处于限售期内,不得出售。为出售房屋,在钟某不知情的背景下,其女儿钟小某与于某串通,打算伪造借款合同,通过诉讼程序以执行拍卖方式出售该房屋。双方利用今年4月的银行交易记录,伪造借款合同,并向锦江区法院提起诉讼。在案件审理期间,双方又故意制造还款的银行交易记录,拟向法院撤回起诉。

锦江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被告之女为规避房地产调控政策,恶意串通,伪造民间借贷关系,扰乱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干扰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属于虚假诉讼,遂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对原告于某及被告之女钟小某作出各罚款1万元的处罚决定。

法官说法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诚信,妨害司法秩序。法官提醒大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要试图突破底线,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