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始建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建设成渝地区高质量农副产品配送基地
始于千载,建在当代。位于四川省仁寿县东南的始建镇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白驹过隙,但仍可寻见岁月在这座古镇沉淀留存下的痕迹——始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民间戏台、房屋等古建筑,注视着小镇的岁月变迁、历经了雨雪的四季交替,虽已残破,却仍然能够见证这座小镇曾经的历史与辉煌。如今,它们亦将见证正在书写的新的历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近年来,始建镇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围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构建“人文始建,山水始建”格局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打造成渝地区高质量农副产品配送基地。
以项目发展为支点
积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始建镇党委、政府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德康、正大代养项目为重点,谋划推进柏山村、建新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德康生猪代养场项目,全年生猪出栏近5万头;以小家禽养殖为依托,谋划柏山村小家禽规模养殖组团,全年小家禽出栏近200万羽。
加快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始建镇党委、政府充分考量辖区资源禀赋特色,按照“一村一品”建设思路,把“串点连线成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柑橘、脆李、油桃等水果种植,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探索发展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体育活动、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旅产业,串连出“锦绣通江”“安逸天府”始建生态宜居的“风景线”、产业兴旺的“振兴线”。
以素能提升为底色
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干部提能”行动,提升干部政治能力、锤炼干部思想品质、强化干部基础意识、保持干部奋发有为。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化繁荣等乡村振兴主题,组织镇、村(社区)干部123人通过视频网络集中学习浙江安吉、山东寿光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提升现代化治理、运营能力,培育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头能力强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快建设适应乡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基层队伍。
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结合农业资源特征,聚焦农商文旅产业进行创新创业;引导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县(乡)人大代表、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施展才华、发挥余热。
以时代新风为导向
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以满足广大群众多样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传统节日、每月党群集中活动日等主题文化活动,每月每村至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每年补充至少60册农家书屋图书;加强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开发,辖区“万石仓”和文昌宫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进乡村文明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宗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0余场,广泛提升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创建县级文明单位9个,柏山村成功创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发热诊室哨点作用,累计接种疫苗28134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演练和疫情防控演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织密一线疫情防控网。
以环境治理为抓手
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厕污共治”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户厕改造3728户;开展农村清洁行动,获评县“清洁乡村”优秀乡镇,不断巩固村庄清洁美化成效。
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推进球溪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全域清河行动,构建干净清澈、风景别致的水域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以党建引领为基础
积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健全党委领导机制,指导村(社区)构建“党委领导+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集体经济发展架构,完善“党委引导+政策助力+专业合作社主营+农户自主参与+股东分红”的运营模式,成立营山社区村级供销社和太山社区村级供销社两个新型主体。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系统学习百年党史,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0余次,举办红色实践教育活动2场,受教育党员干部200余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推进基层综合治理。顺利完成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村“两委”换届选举及配套组织换届工作,健全基础治理组织架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群众等主体深度参与乡村治理;重点围绕“党建领航、环境优化、服务提标、平安建设、文明实践”五大板块,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三年提升行动,荣盛社区成功打造基层治理县级示范社区、柏山村成功打造基层治理县级示范村;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徐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