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
强化组织建设 聚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周鹏程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12月9日,记者从四川德阳市旌阳区获悉,今年以来,旌阳区以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的“红色引擎”,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实现各项工作在基层不折不扣落实,有力推进了乡村生态、人居环境、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全区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聚力生态环境治理。旌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依托基层党组织建立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80余支,通过“党带群”方式,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两改一提升”行动,发动广大基层党员和村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与服务工作,建立“1+N党员包户包片”制度,形成了“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区通过基层党组织渠道收到群众监督反馈的各类环境问题264条,100余个基层党组织和2600余名党员带领4000余名志愿者协同有关部门监督整治养殖排污、工业排污等突出环境问题300余件次,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聚力乡风文明塑造。挖掘赋予德孝文化新内涵、新形式,推动德阳本土德孝文化参与乡风塑造,连续23年开展道德榜样表彰和“好家风、好家训”收集宣传活动,累计评选德孝先进典型286人,以“德”塑新风;以“美好乡村”“幸福家庭”创建为抓手,落实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文明乡风落地生根;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乡风评议活动,开展红、黑榜评比,建立“红白理事会”,让村民“口袋富”“脑袋富”、内涵丰,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
聚力乡村产业建设。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50余名,开办乡村振兴干部夜校10期,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领域课程进行培训,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敢干干成,提升谋项目、引项目、落项目能力。由村级党组织统筹负责,在全区实施“三变五社”改革,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凝聚多元主体、深化群众参与、抓实人才支撑,搭建起党建引领,乡村共发展、同富裕的有效载体。以孝感街道红伏村为例,“三变改革”中,红伏村通过“规划+合作社”方式,将低效益的土地资源汇集到红光印象高收益区域,实现资源有序流动下的资产增值。截至目前,红伏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田2300亩,集体建设用地80亩,2021年预计实现收入4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