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14日 返回该版首页

绵阳平武 “产业路”化身“致富路” 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绵阳平武

“产业路”化身“致富路”

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杨明 实习记者 吕婕 文/图

在绵阳市平武县大桥镇新营村,一条蜿蜒盘绕的水泥路犹如“玉带”点缀山间,沿途茂林修竹,清幽雅静,仿佛“世外竹园”。

“这条路是老百姓盼望已久的产业路,也是大桥镇‘十四五’起好步、开好局的示范路。”近日,大桥镇党委书记杜少林介绍,该镇坚持“产业振兴”发展战略,争取农业扶持、浙川东西部扶贫等项目资金250万元,在新营村发展雷竹产业1050亩,并带动农户自主栽植300余亩。早期栽植区域已经投产,但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农户采摘竹笋十分艰难,客商收购也只能靠二次转运,既增加了劳动负荷,又提高了运输成本,最终损失的还是农民利益。为了助力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增收,2021年镇村两级积极向上争取道路建设资金,获得以工代赈项目支持,新建通社路、产业路5.5公里。

这条产业路项目2021年3月底立项批复,4月初施工单位进场,预计建设工期9个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大桥镇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建立了“1+3”项目推进管理机制,由镇项目办统筹施工全过程,实行镇村现场代表日监工、党政主要领导周督查、纪检监察月约谈三项工作机制,党政领导、纪检干部、群众代表,沉底一线,主动服务,追赶建设进度,保障工程质量,确保道路又好又快建成投用。9月中旬,这条承载着老百姓希望的产业路竣工,较预计工期提前三个多月。如今,这条干净舒适的产业路已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大桥镇新营村村支书薛贵财说:“雷竹产业园明年将实现初产,加上农户自主栽植部分,菜笋量将达到500吨,按照现行市价,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我们还有1200多盒高山中蜂、500多头生态肉牛,现在路修好了,这些农产品可以更好地‘走出去’。”

平武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桥镇新营村是平武县“以工代赈”实施以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平武县将按照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实际,为县内打造更多的产业路,打通百姓的致富路,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为全县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