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土地整理助力乡村振兴
荒地变良田 农民心里甜
12月14日,四川省江油市龙门山脉脚下的重华镇兴旺村,一大片平整的田畴里,20多位村民正把一筐筐鲜嫩的青菜头往路边的两辆大卡车上装。“今年我们种了200亩青菜,亩产6000多斤。”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社长张义刚说,种青菜每亩纯收入约2000元,这得益于近年来江油市实施的土地整理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让“沉睡的”土地变成了“活资产”。
兴旺村里的有些土地过去高低不平,地块小,进出作业路不通,水也进不来,种植成本高,久而久之就成了撂荒地。2018年,江油市级乡村振兴联系部门的自然资源局,整理了兴旺村的这些撂荒土地,并将原来狭小细长、凌乱错落的小田块改造成了方正平坦的大田块,在新增耕地683亩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14公里田间道路、10公里灌溉渠系。
土地整理出来后,因为距市区远,村民担心种出来后卖不出去,也没有人来种。最终,在驻村工作队和市级联系部门的帮助下,新当选的村委书记张义刚筹资和村民们一起成立了兴旺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托整理出来的上千亩土地,采取新增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吸纳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取红利等模式,规划建设了500多亩水稻制种基地、500亩蔬菜基地。
如今年过五旬的张义刚前些年外出经商积蓄了一些财富,前两年回村发展蔬菜产业。为保证地里的庄稼能售卖一个好价钱,驻村第一书记赖红杰一大早就在网上与四川眉山一家榨菜企业签订了两万斤青菜头购销合同。“整理后的土地方便机械操作,节约了劳动力,每亩收益增长约10%。”一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的胡安定,今年回到村里,流转承包了100多亩地,种上了麦冬、白芷等中药材。
张义刚和村“两委”干部则邀请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在田家地头,示范讲解果蔬、水稻种植和家畜家禽的养殖技术。“现在才晓得,要把农活干好的学问也深,栽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都有讲究。”培训现场,53岁的张义成说出了村民们的心里话。张义成原来在外帮人搞建筑施工管理,因为身体原因回到村里,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固定月薪3000元,年底有保底分红4万元。这日子过得舒坦。”
在兴旺村,村民们从产业发展里享受到了这份“舒坦”。55岁的徐家发,早年务工致残,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很想脱贫但是又没得好办法。村里合作联合社成立后,徐家发把三亩承包地入了股,平常就在蔬菜基地、水稻制种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工资,加上土地保底分红和集体分红,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2018年,徐家发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和村里109户339人贫困村民一道奔上了小康路。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目前的兴旺村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一天天兴旺起来了。
雷兴双 特约记者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