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健康四川建设
《四川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出炉
本报讯(记者 胡斌)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医疗保障局获悉,《四川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四川省首次编制并发布的医疗保障领域的专项规划。《规划》着眼于医疗保障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健全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巩固优化筹资运行机制、持续改进医保支付机制、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明确了协同推进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深入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医保信用管理体系、协同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医保建设等内容。
《规划》定下了5年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四川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更加成熟、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智慧医保全面应用、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具体而言,到2025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重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70%,住院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7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省内异地直接结算率70%以上,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80%。
《规划》提出要稳定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稳步提高门诊待遇,做好门诊待遇和住院待遇的统筹衔接,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个人账户改革,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拓宽使用范围。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同步完善门诊慢特病医疗保障政策。
同时,《规划》明确,要健全重大疫情、灾害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医保基金预付、结算制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患者就医。
就医负担费用减轻。根据国家部署,落实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用豁免政策,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同时,《规划》提出要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规范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管理,推进生育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持续做好生育医疗费及生育津贴等待遇保障。
更多人群可以参保。《规划》要求,按照依法参保、应保尽保的要求,推动各类人群全面参保。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制度,进一步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将非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不断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动省内统筹区之间缴费年限互认。
同时,要建立全省统一的参保登记平台,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形成全民参保数据库,及时掌握参保人员增减变动信息,避免重复参保,实现精准扩面。
医保服务更便捷。《规划》提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乡镇(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窗口,配备专(兼)职医保工作人员,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在经办力量配置不足地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短板。
同时,结合人口老龄化、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合理确定统筹区定点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支持“ 互联网+医药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下沉,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保登记、待遇支付等服务,依法保障参保人待遇。大力推进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广使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实现其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异地就医更方便。《规划》提出要优化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推进区域经办服务一体化,积极推动部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实现“省内通办”“川渝通办”和“跨省通办”。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推动异地就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实现异地就医备案方便快捷、方式多元。
同时,强化异地就医费用监管,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纳入就医地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增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提高直接结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