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商情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17日 返回该版首页

贵州省岑巩县 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孕育产业发展好“钱景”

贵州省岑巩县

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孕育产业发展好“钱景”

如何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探索生态循环“种养”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粪污发酵,高效利用、有效归土还田,既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传统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提到养殖场,脏乱不堪、气味难闻往往是大家心中的第一印象,但在岑巩县大有镇木召村王益祥的生态鸡养殖示范基地,打破了这种固化形象。整洁有序的场区、科技化喂养的方式,以及环保健康的废弃物利用模式,让王益祥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致富路。

“过去传统散养,鸡粪到处都是,看着很脏。现在标准化圈养都是集中管理,鸡粪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岑巩县大有镇木召村生态鸡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王益祥介绍说,“现在投喂饲料、鸡群饮水都是全自动的集中管理,比原来传统散养要节省不少人工。以前传统养殖不处理鸡粪就会造成污染,现在把它用到油茶林施肥,既节约了我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值,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王益祥的生态鸡养殖示范基地采用了生态健康、环保的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环保方面实现了零排放,生态发酵床养鸡解决了养殖污染对环境影响的问题。

王益祥告诉记者,牲畜粪污其实蕴藏着大文章。在养殖过程中,粪便掉落在发酵床上后,进行生物降解,在一定的时间里会生成可利用的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形成之后可以有效地还田,真正实现种养结合,达到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零排放。

生态环保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为王益祥延伸产业链、拓展壮大产业提供了保障。2020年王益祥承包了250亩土地种植油茶并在油茶林里套种100亩太子参,通过鸡粪生物有机肥回土实验,100亩太子参收获成果显著,年收益净赚20万余元。

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践行生态环保发展初心,产业发展方能健步如飞。如今王益祥“变废为宝”的做法获得了回报,也赢得了未来。

据了解,大有镇畜禽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到如今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外,还积极引进牧草、肉牛、食用菌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建成投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为当地的畜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吴国明 杨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