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余名选手同台竞技
看“全国技术能手”花落谁家
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德阳举行
□本报记者 李鹏飞
12月15日,以“新智造、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省德阳市拉开帷幕。据悉,本次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也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技能大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宣布开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讲话。德阳市委书记靳磊致辞,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光强出席。
据了解,此项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助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旨在加快培养和选拔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带动更多劳动者关注智能制造领域,钻研智能制造技术,投身智能制造行业,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本届大赛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本体技术和应用场景,设置装配钳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应用)、模具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系统应用技术)、仪器仪表制造工(仪器仪表与智能传感应用技术)、电工(智能制造单元生产与管控)等5个赛项,分职工组、学生组两个组别,均为双人团体赛。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及机械行业800余名选手参加决赛。各赛项各组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获得各赛项前3名的职工组选手,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各赛项第1名的职工组主选手可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将根据有关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在12月14日下午举办的大赛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新昌表示,自2017年以来,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今年是第四届。作为国内先进制造技术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这一赛事有助于在制造业企业和院校中传播智能制造技术和理念,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由“制造”向“智造”转型。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赖荣介绍说,四川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精心策划了“新智造·新技能·新梦想”——2021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暨技能人才培养论坛、技能大师技艺展示等配套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全国智能制造、职业能力建设等领域知名专家作主旨演讲,邀请了省内技能大师现场展示绝技绝活。
赖荣说,近年来,四川坚持以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市州级竞赛和企业院校练兵比武为基础,着力在顶层谋划、机制创新、激励示范等方面下功夫,集中打造四川技能大赛品牌,取得阶段性进展。
“比赛赛场选定在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这是目前四川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唯一的省级工程实验室,也是学校重要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在这里办赛,既能沐浴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又能体现学校与重装企业、与德阳‘重装之都’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校企、校市合作特色和理念。”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向赟向媒体透露,本次大赛场地布置引入了校园大脑IOC系统,体现数字化办赛,参赛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实现赛场场景漫游、交通引导、实时数据查阅等功能。
据悉,此次大赛将持续至12月19日,这期间还将举办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展、技能大师技艺展示、2021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暨技能人才培养论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