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西南各地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24日 返回该版首页

开放赋能 产业强基 成都市青白江区加快建设面向 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开放产业集聚区

开放赋能 产业强基

成都市青白江区加快建设面向

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开放产业集聚区

□闫俊娟 本报记者 康立维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四川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以来,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口岸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青白江区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深化国际陆港主枢纽构建,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以全域思维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加快构筑面向泛欧泛亚、“一带一路”的临港型开放产业集聚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同比增长11%。

强功能深化

“一带一路”国际陆港主枢纽构建

青白江区发挥国际班列衔接“一带”和“一路”作用,持续提升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功能和辐射能力。现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班列直达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1-11月,开行成都国际班列4119列,为打造“买全球,卖全球”国际贸易促进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搭平台夯实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撑

青白江区发挥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战略支点作用,主动服务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以全域思维高位开局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依托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保税维修等多元业态,引领全省新设综保区高水平运营。积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与全省13个地市州共建“亚蓉欧物流(产业)基地”,形成“进出口贸易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联动模式。

延链条融通

国内国际“双循环”供应链配置

青白江区坚持把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持续提升国际班列全球供应链链接能力。截至目前,共引进西门子、TCL等总投资1362亿元的产业化项目114个,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19个,吸纳一批供应链管理50强企业入驻。发挥龙头企业供应链优势,形成集“物流供应链+集采金融结算平台+核心供应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生态。预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0亿元,同比增长58%,有力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和全省进出口贸易增长。

优环境打造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内陆标杆

青白江区紧扣区域特色,围绕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内陆地区规则和制度型开放新路径。推进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单制”+供应链平台、区块链、内外贸联动等模式相继落地,为推进建立相关陆上贸易规则提供实践经验。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率先实施中欧班列宽轨段“三并二”集并运输,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首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改革,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2%。创新企业开办“五个一”,实现“2小时领照,4小时营业;实施“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首创准入准营“三项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首创施工许可豁免等改革举措,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限至50个工作日,审批效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连续获评“中国投资发展环境质量十佳区(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