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吹热衣食住行“暖经济”
□本报记者 李艳 文/图
近日,冷空气活动频繁,防寒保暖仍是不变的主题。人们面对接二连三“报到”的寒潮,全面开启了暖冬模式,衣食住行“暖经济”也因此被带热。
吃
火锅成“冬日主角”
羊肉依旧受青睐
冬至过后,成都街头巷尾依旧能闻到空气里飘散的浓而不膻的羊肉香。再冷的天,都能被一碗羊肉汤所温暖。
“天冷了,喝羊肉汤去!”现在冬至已过,但不少市民表示,由于冬至当天羊肉汤生意火爆,于是选择错时消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段时间,羊肉汤店上座率依然较高。一家羊肉汤店老板告诉记者,一般春节后,羊肉汤的生意会渐渐变淡。
相比羊肉汤,热腾腾的火锅成为了不少市民下馆子的首选,此类店上座率居高不下。火锅市场显然已经成为“冬日主角”。
晚上七点左右,金牛区西华大道金声路附近的几家火锅店开始热闹起来。“天一冷,就特别想吃火锅。而且吃火锅就是要人多,那样吃起来才有味。”正和朋友一起吃火锅的叶女士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聚餐约饭十有八九都是火锅串串。记者在一家火锅店内看到,这家火锅店上座率较高,顾客们围坐在桌边,纷纷脱去外套,轻装“上阵”,吃得满头大汗,热气腾腾的火锅给人带来不少暖意。
店员告诉记者,随着气温下降,火锅店的生意也迎来旺季。“每年都是这样,天热生意就淡一些,天气越冷我们越忙。”店员说,最近一段时间店里生意比前段时间好些,几乎每天晚饭时间,店里都能坐满。
除了在外面吃火锅,还有不少市民选择自备菜品在家里煮火锅。在府河星城集贸市场内,各类火锅底料和食材非常丰富,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记者走访干杂店了解到,近段时间,各种火锅食材、火锅底料、蘸料等商品也随着气温的降低开始俏销。“考虑到疫情因素,在家亲自动手煮火锅干净卫生,全家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天也相当惬意温暖。”市民王培翠喜欢自己动手做火锅,她买了牛羊肉、海鲜鱼丸等各类涮锅菜品,准备回家和家人吃火锅。她告诉记者,自己购买食材煮火锅,比在饭店点餐便宜不少。
与此同时,类似火锅的麻辣烫、串串香等店的生意也比较火爆。“冬天不就是要热热闹闹地吃饭嘛,就是要这种气氛。”正和朋友一起吃牛肉串串的李先生表示,天冷了,就应该吃麻辣鲜香的东西。
而夏天备受宠爱的奶茶店,也纷纷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热饮。此外,各种口味的暖身、进补食品也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提到过年,香肠、腊肉可以说是四川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冬日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加工肉制产品的好时候。干燥的冷空气也吹热了冬日晾晒经济。
“菜市场里除了灌香肠,还能灌火腿肠。”府河星城集贸市场里一家加工火腿肠的门店前围了多名顾客,店内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王阿姨提着刚买的瘦肉说,“自灌火腿肠加工流程看得见,肉多实在,吃起来也放心。”
绞肉机、灌装机和蒸箱……记者在火腿肠加工店里看到,老板接过肉,熟练地清洗,搅碎、加料搅拌、再将肉馅倒入灌装机,随着机器转动,一节节香肠落入大盘中……“算上肉钱和加工费,一节火腿肠比市面上的火腿肠贵点,但吃得放心。”王阿姨说道。
“我们在这里已经做了好几年了,生意还不错,来的基本上都是老顾客。”顾客提供新鲜猪肉或牛肉,配料和肠衣则由店里提供。
穿
冬装销售全面发力
打折促销购买很划算
温度骤降,冬装销售全面发力,尽管是当季商品,但部分冬装已经开始了折扣销售。
在寒风中,羽绒服、围巾、手套、帽子等御寒品,成为抵御寒风的必备之物,销售火爆。记者在金牛凯德广场内看到,棉衣、羽绒服……不少市民手里已经拎上了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前一段时间还不是很冷,家里的大衣和薄款羽绒服还能应付。最近几天气温骤降,温度直接降到了几度。”正在选购衣服的沈小姐告诉记者,气温直线下降,她趁着周末选购几件冬装。
“早在10月份前,我们就陆陆续续上新了一些冬装,但前段时间天气不是很冷,所以冬装的销量不是特别好。”一家品牌女装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随着气温日渐走低,冬装销售量开始上升,来店内选购冬装的人数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据了解,不仅衣服热卖,围巾、帽子、手套、棉拖鞋等各种保暖小物件也随着气温的下降,销量节节看涨。
每当临近年底,是否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街上临时搭起大篷或者在购物商场租下一个店堂,开起特卖会。消费者会在里面抢购四五折甚至两三折的衣服。随着春节临近,不少服装店纷纷打响新年口号,打折促销活动已经开始。“买一赠一”“全场五折起”……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市民的热情也比较高,抓住打折促销的机会开始着手购置春节新衣。
但今年的“打折季”过早到来了。“很多新上架的产品,没过多久就开始打折了。”一家服装店销售人员说。线上也是如此,电商扎堆打折清仓。“一晚上剁手了一件大衣两件羽绒服,花了不到1000元。”市民李女士是资深网购达人,除了给自己买了新年衣服,李女士还打算再给父母看看。谈及网购心得,她直言:“运费险、优惠券……现在服装行业太‘内卷’了,一个比一个价格低。但是想要挑选到质量好的衣服还得多看看。”
用
取暖设备老几样
智能设计成卖点
气温一降,取暖器、暖风机、暖手宝等各种取暖设备深受市民喜爱。记者走访电器卖场时发现,卖场内显眼处早已张贴了各类取暖电器的促销广告,补贴、满减、买赠……款式、品牌、用途各异,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省电、多功能是成都市民马女士选择取暖器的三大标准。“我一个人住,客厅、卧室开空调一是费电,二是太干燥。”在双十二期间,马女士购入了一款电暖气片。她告诉记者,成都冬天湿冷,衣服很难干透,因此除了考虑取暖器的基础功能以外,还会考虑它的实用性,比如烘干衣物。据了解,四川、安徽、湖北等南方省份冬季潮湿,南方人烘干衣物的需求还直接催生了“晾衣杆取暖器”的诞生。
与马女士不同,市民王女士在选择取暖器时更注重智能温控。经过一番考虑,王女士最终选择了一台可远程遥控的电暖器,只需将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通过手机就能开机和调控温度。
“价格位于几百元之间的小太阳最受市民青睐。”据某品牌电器销售人员介绍,与空调等大家电相比,小型暖风机等便捷的采暖产品仍是今年取暖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取暖器产品类型也有所更新,比如更智能、更安全的油汀取暖器,虽然价格略贵,但它精致的造型、舒适的体验,还是成为了不少市民的选择。
记者在走访中还注意到,不仅电暖器,空调产品也迎来了冬季的促销节点。暖手宝、电热风扇、电热毯等小家电产品也同样俏销。
天气转冷,市民也开始热衷室内运动健身。打羽毛球是市民钟先生周末必打卡的运动项目,他也是成都市猛追湾羽毛球馆的常客。“冬季选择室内运动是非常合适的,周末带着家人一起过来,跟朋友一起切磋‘武艺’,还是不错的。”除了各种室内场馆,不少健身房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