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11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31日 返回该版首页

立德树人 耕耘教坛育桃李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教育工作巡礼

立德树人 耕耘教坛育桃李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教育工作巡礼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成立于2007年4月,是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现有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213人, 学校校园绿树成荫,芳草鲜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学校周边高校云集,科技企业荟萃,浓郁的人文氛围,厚重的文脉优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办学环境。——题记

学校深入探究“九年一贯”,实施“横向管理,学段评价”的管理模式。努力创建“管理科学、质量上乘、校园数字化”的九年一贯制高品质学校。先后获得“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成都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初中教育教学共同体学校”等荣誉称号。

【党史教育】——

十个“一起来”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滨河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作为2021年党建工作重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创新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十个一起来”系列活动,增强学校党建工作向心力、吸引力和生命力,创新学校党建品牌“三力党建”,夯实常规工作,加强作风建设,锤炼党员队伍,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全校师生为推动学校“三五规划”发展奋斗努力,推动学校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讲起来,专家讲理论,书记讲党课,班主任、科任教师讲党史知识,思政老师讲革命历史,红领巾讲党史故事,家长讲党史。

读起来,以“集中+自学”的形式读党史;党员群众结对子共读党史;读先锋,充分利用学校半月刊《滨河先锋》读先锋故事。

演起来,结合“我的一本课外书”成果展示活动,同学们用讲故事和戏剧的形式向党致敬,向先烈致敬。《小英雄雨来》《小萝卜头》《红岩》等剧目获得全校师生的高度好评。其中《红岩》剧目获得高新区“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一等奖。《红岩》剧目登上社区、企业、兄弟学校等各类舞台,展示了陈然、江姐等人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底色,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培育阅读红色经典的良好风气。

秀起来,通过学校每月一次“快板秀”文艺汇演活动,以歌曲、快板节目和舞台剧等喜闻乐见的舞台形式向师生宣讲党史,展现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建设祖国的不懈追求。

画起来,学校开展“百年党史人人画”绘画征文活动,全校师生协作绘画党史,将党史中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绘画和手抄报的形式,重新赋予生命,讲述党史,感悟百年艰难历程,深刻感受“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查起来,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效果如何?“五项管理”是否落实?诸如此类问题,学校党总支积极开展督查,挖掘教师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及时予以表扬,并上榜《滨河先锋》。

此外,学校将持续开展相关活动:“走起来——重走长征路”;“赛起来——好党员讲好故事”党员演讲比赛活动;“忆起来——写入党故事,忆入党初心”;学校党总支将联合工会,在新春晚会开展“唱起来——学党史、感党恩、展风采”红歌比赛活动。

滨河学校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全校师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见成效、见质量,向史而新,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领航学校全面发展,为学校“三五”发展规划贡献力量,为高新教育助力!

【文化建设】——

“1348” 创新改革举措 助推高位发展

学校的文化是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滨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从“双基”到“双减”,实现了五育并举,形成了“1348”的文化体系,助推了学校高位发展。

“1”,就是一个章程,学校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理念,坚持校务公开,强化学校现代化治理,制定《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章程》,完善《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制度汇编》,每学期召开教代会,审议修订学校各项制度,学校发展严格按章程办事,按制度执行。

“3”,就是“三驾马车”:党建、行政、工会。学校以党建、行政、工会为“三驾马车”,强化党建引领,完善行政部门的指导、督促、评价功能,发挥工会组织的联系作用、教育引导作用,三方合力,齐头并进,保障教育教学正常秩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工会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严格按程序审议了学校重要的规章制度,代表和组织教职工依法参加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反映教职工意见,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协调作用,做好服务工作。

“稷下学宫”是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工会为教职工服务的主要阵地。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通过提供教职工对教职工的茶馆式微笑服务,培养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增进了感情,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学校教职员工的凝聚力。

“4”即四套系统:文化、课程、宣传、资源。学校文化特色“敬文化”。以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学业有成”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为教育目标,将“敬文化”贯穿到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学生孝敬父母、恭敬师友、亲敬仁德、恪敬学业;教师敬人、敬事、敬规则、敬专业发展;家长敬师、敬学、敬道、敬修养。构建敬阅读、敬创新、敬发展、敬品格的阶梯式发展课程,实现“家、校、社、企”共育,让学生随处感受到学校“敬文化”气息。

同时,学校将九年义务教育“贯”起来,开发实施“学生素养发展视角”的课程,优化学校育人载体。对课程进行一体化地设计、管理、实施和评价。对学生9年学习生涯进行整体规划,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学生在身体心理基本素养、个性特长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核心素养方面的“连续、系统、整体”发展;重视学校宣传,扩大学校影响,传播滨河好声音。

“8”即八项措施内容,包括横向管理学段评价管理模式、周执行校长制、周预约听课制、导师制下的走班学习、校长首课制、项目负责制、稷下学宫服务制、青年教师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管理模式。

以“横向管理学段评价管理模式”为例,为破解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内部融合难的问题,滨河学校施行“横向管理、学段评价”学校管理新模式。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1-9 年级按低、中、高学段进行融合划分,一、四、七年级为起始学段,主抓年级衔接开端,培养和规范学习行为习惯;二、五、八年级为成长学段,主控学生两级分化,正面引导和促成学生成才;三、六、九年级为晋级学段,主攻学生素养提升,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健康身心和鲜明个性。每个学段设置一名学段长,拥有人事选择权、教育教学自主权、绩效考核实施权,全面负责本学段工作。

“双减”是一场小切口的大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根本性、颠覆性的教育革命,是教育回归根本的风向标。滨河学校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狠抓四个“有效减轻”:有效减轻作业负担、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家庭支出、有效减轻管理精力负担;同时着力三个“提升”: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作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做好二个“确保”:确保教师在校内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实现一个“强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

【课程改革】——

根据学生特点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落实好“双减”,实现五育并举,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让小学生们充满童真、童趣、阳光,让初中学生自强和勤奋,滨河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抓住课程建设的核心,开发具有互动性、综合性、生态性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天性、特点和需求。

滨河学校调整国家课程设置,妥善解决课程实施的时空、教学力量。打破原来统一的40分钟学时安排,按学科内容特点、学生学习规律、学校条件重新排课,实行大小课、长短课、集中与分散排课,如美术、语文作文课联排。语文课内阅读课、数学课内思维训练等学科拓展课程,保证每周1节。

学校进行学科内教学内容整合,构建了语文学科整合课程、英语学科整合课程、数学学科整合课程、理化学科实验整合课程、小升初衔接课程等。

以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程为例,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阅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英语绘本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不仅讲故事、学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各种生活场景,使语言在图片帮助下真实展现在整体语境中,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素材和情境。学生在主题性很强的情境中阅读,既能丰富生活知识、拓宽思维角度、习得本土文化,更能开发语言潜能、培养多元智能。

根据大部分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教材内容单一的现状,学校将外研社丽声妙想分级绘本进行了教学补充,据此编著了熊猫Binbin原创英语系列绘本教材。构建绘本阅读教学模型;增加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发展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语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培育人文素养。学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开发了足球精神与德育整合校本课程、诗韵课程等教学环节。

【特色创新】——

逼出来的特色:导师制下的走班教学

学校发展中面临三大矛盾冲突:教育均衡与因材施教的矛盾冲突,班级授课制度与德育工作全员化的矛盾冲突,班级划分“行政化”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冲突。为了走出教育的尴尬,滨河学校尝试了“导师制”与“走班制”。把二者结合起来,实践了导师制下的走班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的关注和指导,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它贯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滨河学校的“走班制教学”,是在原来设置的行政班级数、班级教师、班级层次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改变由学校给自己规定的“行政班”,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转入新的班级学习。学生选择走班,原则上在每学期初进行,学生向教导处自愿申请,家长签字同意;教导处向原班级和新班级班主任三方沟通同意;新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提出班级要求,双方认可;教导处批准后调整教学班。

推行“导师制下走班教学”以来,滨河学校有效地落实了教育均衡,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导师与学生家长密切、及时的沟通,畅通了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信息反馈,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入,对学校的决策更加支持。师生关系进一步改善,师生的情感增强。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关心、关爱。频繁的交往,让他们有了心声的倾述对象,心灵的释放找到了归宿,他们亲近导师,信任导师,亲其师信其道得以实现。

一方面行为习惯得到更密切的关注,增强了自我约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导师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学生一起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成长目标和发展路径,点燃了希望,重拾了信心,使教学成绩显著提升。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更密切和准确的关注、督促,走班之后对自我的要求更高,95%的学生在走班以后,成绩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滨河学校校长李元辉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来,他把满腔的热血投入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用高尚的师德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影响了一届届学生,赢得了学校、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多年来,他以睿智和教育的良知打造着这所特色学校,为学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他勇于创新、勇于开拓,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言行举止熏陶了老师和学生。把敬重、勤学、上进、文明、金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成为粮食,扬向了蓝天。

沐时代风雨,育滨河英才。教育的激情在于燃烧,燃烧的激情在于点火。教育更需要回归时代的本真,给孩子们一块美好的净土和蔚蓝的天空。而今,滨河学校一班人在校长李元辉的带领下,正踏着新时代的教育鼓点,一路前行。

  周红军 刘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