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个项目入选 涵盖七个类别
四川省第二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出炉
□本报记者 赵蝶
经多方专家评审,近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二批)》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共计93个县(市、区)的145个项目入选,涵盖传统美食技术、传统调味品技艺、传统服饰技艺(刺绣、纺织)、手工制茶、传统酿酒、民间手工艺(剪纸、雕塑、土陶、编艺)、其它等共7个类别。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等因素,不少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遭到漠视和破坏。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传承农耕文明?2019年底,四川省委提出要加强农村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艺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四川也是全国唯一将保护和传承好农村生产生活遗产这项工作单独提出来的省份。2020年3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方案》,部署开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旨在挖掘一批具有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建立《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对进入名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二批)》是在首批余下符合条件的142项遗产项目和在认定的38项“农村手工艺大师的代表性技艺”中,遵循传承性、代表性、实用性、经济性、优选性、安全性6条标准,经多方专家评审筛选而出的。包括彭州九尺板鸭、自流井冷吃兔等一批耳熟能详、享誉省内外的传统制作技艺进入遗产名录。按类别,其中传统美食技艺类73项、传统调味品技艺类16项、传统服饰技艺类(刺绣、纺织)6项、手工制茶类10项、传统酿酒类12项、民间手工艺类28项,其它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