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年味浓
周德志
古镇的年味要从腊月赶场置办年货说起,每当年关将近的农历腊月二十前后,古镇周边四乡八里的群众便纷纷汇集到四川省西昌市礼州镇乡场上,忙着购买酒水、干杂、食材、水果等各种年货物品。整个集市天天都是人群摩肩接踵,东西南北的各条主街道上到处都涌满了人,售卖者的高声吆喝声,购买者的讨价还价声彼此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给人以非常繁忙和热闹的感觉。
这个时候的街市上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红红火火高高挂起红灯笼和大红福字的售卖春联、年画的摊位了,这里时常挤满了购买春联、红灯笼、中国结和各种福字喜庆年品的顾客,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人们忙着精心地挑选自己心仪的货品,根本不用计较价格,只要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东西,脸上顿时绽满了欢心的笑容。
“爆竹声声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要过年总免不了家家户户都要照例张贴春联、福字,更换门神年画。在除夕团年宴开饭前,每家每户都要把这些迎春纳福的对联和年画先张贴上,待丰盛的年夜饭菜做好满满地端放在桌上,一家人才开始围坐在一起,慢慢地打开酒水饮料欢欢喜喜和和美美地团年。
千年礼州古镇得天独厚,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因为长达千年的兴盛繁荣和民间频繁往来的商业交易积淀,长期以来粮食、牲畜、肉食、蔬菜、水果、杂货等生活用品都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一直都比较低廉,给当地众多老百姓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养育了居住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群众。
小镇里售卖的物品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销售价格确实比较便宜。大年二十九这天,我徜徉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闲逛,一个人慢慢地品味着古镇上熟悉的浓浓年味。当我漫步走到热闹的火场坝附近“西礼渠”桥头时,恰好看见有一个街边摊位正在售卖热气腾腾的“年糕”,一问价格,“两元钱一个”,我觉得比较便宜,一下就买了20个提起回家。到了乡下家里,我把这种用老玉米棒外壳包裹,由糯米磨成细粉状晒干以后再加上适量的水、红糖、芝麻、葵瓜子仁等简易食材,用旺火蒸熟的香喷喷黄褐色的米糕及时分享给前来团年的家人和亲戚品尝,每一个人吃到嘴里都感觉“年糕”非常香酥可口,味道悠长,剩下没有分完的几个也被家住越西的亲戚满心欢喜地包圆全部带回家去。这仅仅是我偶然遇到购买的一种最简单的食品,其实古镇还有许多价廉物美的食品,如油糕、油茶、凉粉、凉面、冰粉等,只是要等到异地和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亲自购买一次,才会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由于受新冠疫情和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特殊情况的影响,过大年古镇和其它地方一样,不允许举办大型庙会、文艺演出等群体性聚集活动和燃放烟花爆竹,但古镇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传统年味仍然十分浓厚。2022新年第一天,虽然连续两年没有了昔日万头攒动热闹无比的庙会和文艺演出娱乐活动,但古镇的居民和周边的村民还是热情不减,依然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在南街、北街主街道上的“城门洞”“钟鼓楼”“火场坝”逛上一转,体会一下过大年的感觉,品味一回家乡浓浓的年味。
古镇不大,街巷也不多,只要花上个四、五十分钟就能完整地转上一圈,男士们会邀约上情趣相投的几名好友信步来到位于南、北老街的“仙聊居”“谈天阁”“友谊茶园”等茶馆,高声地叫店老板泡上几杯浓香馥郁的茉莉花茶、蒙山绿茶和雷波青茶开始大半天的高谈阔论,慢悠悠地品味着“听茶时光”,一些爱好棋牌娱乐的人士则邀三伙四聚拢围圆搓起了麻将和打起了大贰牌九。古镇及周围的居民最懂得享受惬意的生活,他们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地劳作和操持家庭事务一年时光,要在春节这个舒适、安逸的节日里,尽情地释放各方面压力,享受过年给大家带来的美好时光,为新的一年创造家庭幸福生活续存上生生不息、奋发向上的强劲力量。看到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岁月匆匆飞逝去,四季交替又一年,古镇居民在平日里辛勤忙碌,在过年时自在、悠闲,就这样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简单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好日子一年胜过一年,这正如古镇上一户人家张贴的春联书写的那样:“迎新春万事顺意,贺佳节百福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