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黄平县
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让农民生活“牛”起来
近日,走进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柿花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李忠书的养牛场,李忠书掰着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养牛账。
“现在养牛很轻松,玉米、草料都是公司配送,一天最多花一个小时,定时投料即可,圈养一头牛一天需要15元到18元的草料,能长1.5公斤以上毛重,公司回收一公斤36元,除去防疫等费用,利润至少有30元。”李忠书说。
李忠书养牛之所以轻松,得益于该县推行的“党建引领+专班服务+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党员示范”养牛产业模式,这种产业模式由乡镇党委、政府来引导,县级专班抓统筹、搞服务,银行考察放贷、跟踪,龙头企业发牛犊、传技术、包回收,农户的任务是建圈、饲养和管理。为了鼓励农民参与养牛项目,政府还负责贷款贴息,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李忠书是与黄平县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党员示范养殖户之一。农博翔是一家集山地生态高效畜牧种植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2018年获得“贵州省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该县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
在养牛专班的协调下,黄平县振兴村镇银行考察同意放货,农博翔采购产肉能力好的西门塔尔牛犊,经过检疫后出售给李忠书,同时按市场价格供应喂牛的玉米、豆粕、草料等饲料,并安排技术人员入户指导管理,解决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党员致富带头人李忠书告诉笔者,他获得贷款后,修建了牛圈,改变传统散养的模式,在农博翔公司选购了30头健壮的牛犊,精心饲养10个月,平均每头长500多公斤,除去成本后获利27万元。据了解,目前黄平县像李忠书这样参与“党支部+公司+农户”养牛项目的养殖户已有1968户,牛存栏5.39万头,2021年该县通过发展养牛产业,实现利益联结分红400多万元,产业建设带动4000多户,户均增收1.5万元。
笔者看到,李忠书家牛圈与住房仅一墙之隔,100余平方米的牛圈水电齐全、干净通风,膘肥体健的西门塔尔肉牛自由地站在牛圈里,没有一点牛粪的气味。党员致富带头人李忠书介绍,地面铺了发酵层,中和了牛的排泄物,牛粪就不臭了。发酵床由谷壳、木屑、酵素组成,经过牛的踩踏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售价680元/吨。现在养的牛全身都是宝,皮、骨、肉、粪样样都能卖钱,养牛真是个好产业。
“通过养牛项目赚了钱,我家装修了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过段时间再把牛圈扩大些,多养几头牛。”对于养牛项目,党员致富带头人李忠书心中有自己的规划。看到养牛项目的成功,柿花村很多农户纷纷上门来向他请教养殖经验,作为党员示范养牛户,为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子,他感到非常高兴。
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养牛产业,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目标,大力扶持肉牛养殖发展,并依托肉牛产业发展牧草种植,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绿色发展之路。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建成养殖小区7个、25头以上规模养牛场81个,初步形成“党建引领、党员示范、银企互动、农户参与”的养牛产业新格局。
通讯员 潘江平 潘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