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助力
生动讲好大运音乐故事
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成立
成都大运会歌曲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海内外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作者们,以大运为题、城市为景,递交了2700余件应征作品。经过大众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最后有20首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脱颖而出。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好成都大运会歌曲, 3月9日,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专业院校音乐专家、优秀音乐人、媒体代表等,共同组成“音乐智库”,全程助力成都大运会歌曲宣传推广。
专家委员会多维度助力
生动讲好大运音乐故事
为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提供专业建议和智力支持,是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未来,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将从音乐学术、内容创作、宣传推广等多个维度,通过不定期交流指导和动态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为大运会歌曲推广积极建言献策,生动讲好大运音乐故事。
同时,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将多渠道整合海内外高校、专业院校以及各类媒体资源等,进一步挖掘大运音乐创作推广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声音、好创意、好故事,让更多的人听见大运,“唱享”大运。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主任专家叶小钢表示,相信专家委员会能够发挥职能,让推广工作更具专业性和渗透力,营造出成都特色、青春风采、国际视野的大运音乐记忆。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成都市音协名誉主席、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林戈尔表示,专委会将利用大运会契机,通过多元化推广平台,为世界青年奏响“天府之歌”,把成都的美好镌刻在全世界青年心中。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张晓苏对接下来的推广活动表达了期待。张晓苏表示,成都大运会是世界青年文化交流的盛会,在专家委员会的加持下,音乐歌曲活动的多元表达和互动推广,将为世界青年留下一段独特而动人的音乐记忆。
海内外学生共话大运
邀全球青年唱享青春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全世界青年交流的体育盛会,也是当代大学生向世界展示青春形象的舞台。本次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上,还特别邀请了在蓉高校大学生和在川留学生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分享他们的大运音乐故事。
西南财经大学交响乐团团长马雪怡说道,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她很高兴能听到青年人喜爱的大运歌曲。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不仅是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成都递给世界的一张有声名片。她期待世界青年朋友们能够一起通过音乐缔结友谊,产生艺术与青春的奇妙火花。
来自波兰的四川大学留学生丹尼尔对成都大运会歌曲系列活动充满了惊喜。他很开心看到在自己求学的城市,能有集结世界青年的体育赛事与文化盛会,这样的音乐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友好平台。
随着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成立,成都大运会歌曲系列推广活动也陆续拉开帷幕。接下来,成都大运会歌曲推广将在歌曲推广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护航下,围绕“音乐精品打造”“歌曲全球传唱”“音乐故事讲述”等维度,让大运歌曲走进海内外高校、文化地标、社区、绿道等各类场景,邀全球唱享大运。
《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品牌合作机会清单》升级发布
会说话的“大运蓉宝机器人”来了!
成都大运会即将迎来倒计时100天,3月9日,新经济“给政策、给场景、给金融、给空间”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场景供需座谈会及要素对接会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集中办公区顺利举行。
座谈会上,《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品牌合作机会清单》升级发布,“大运蓉宝机器人”完成交接,五家新经济企业上台路演推介,在场企业还围绕大运会人工智能场景需求与相关服务部门与专业机构进行了精准对接,实现有效对接十余次,达成五项意向合作。
“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场景”需求升级
集结本土科创企业助力成都产业建圈强链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不少成都本土企业依托自身创新技术参与到冬奥会的筹办和建设中,为北京冬奥会贡献成都新科技力量。
借鉴北京冬奥会科技赋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落实省市领导近日视察成都大运会“筑牢疫情和风险防控线”“提升成都大运会科技含量”的指示精神,践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总体要求,结合“智慧大运”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大运会中的场景运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开发活动部党组负责人、专职副部长苗峪源在会议现场发布了《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场景品牌合作机会清单》(以下简称《大运会人工智能机会清单》)。
成都大运会在“智慧大运”总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在多个场景的应用与服务,形成《大运会人工智能机会清单》,从“智能赛事服务”“智能防疫消杀”“智能低碳环保”等三大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十五大智能智慧应用场景介绍科技办赛的新增需求。
“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场景”需求升级,将进一步释放国际赛事价值为“成都造”赋能升级,创造更多本土科创企业与世界综合性赛事精准接轨的机遇,成都大运会将是展示成都科技创新力量的一次盛会。
天府新区助力大运会“黑科技”
会说话的“大运蓉宝机器人”来了!
随着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热潮,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活动现场还迎来了四川天府新区的科创企业为成都大运会定制研发的“大运蓉宝机器人”,颜值在线,科技感满满。
“大家好,我是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随着一段自我介绍,一只憨态可掬的“大运蓉宝机器人”吸引了现场参会人员的目光,小家伙还解锁了多重身份,一会儿变身“翻译家”,一会儿又是严肃“防疫”监控员……可谓是吸睛无数。
据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蓉宝机器人整个外观以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为设计灵感,由德国红点奖设计大师操刀设计,在设计时巧妙地融合了抽象艺术和科技感。”“蓉宝”憨态可掬的形象外观,看上一眼就想去与它互动一番,耳朵上两团燃烧着的火焰,充分展示了大运会的激情与活力,摸一摸还会和你互动。
“大运蓉宝机器人”作为四川天府新区科创企业的孵化成果之一,彰显了四川天府新区的科创实力,同时也体现了天府新区近年为科创企业打造出的良好营商环境和深厚的科研基础。在此次会议上,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与四川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双方代表现场进行“大运蓉宝机器人”交接及授牌仪式,并展示产品初步研发成果。随后,研发团队就“大运蓉宝机器人”的创意思路和研发过程进行主题分享。
“大运蓉宝机器人”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成都造”智能产品走向国际赛事,向世界秀出成都本土企业的科技实力。
畅所欲言 高效对接
政企面对面为本土科创企业赋能
座谈会上,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黄新伟对成都大运会智慧场馆建设情况与未来发展进行介绍:“目前的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是国内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级智慧场馆管理运行体系,且覆盖场馆数量最多,实现跨地域和层级的多场馆运行、全范围在线监测、多级联动指挥、精细精准管理。”
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代表企业,围绕智慧体育领域的企业能力及需求进行发言,提供了智能体育展示、智能接待咨询、智能导览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睿乐达机器人董事长张睿详细介绍了“大运蓉宝机器人”的智慧导引、红外测温等功能及应用场景;拟合未来财务负责人李孟对其旗下智能AI健身产品Fiture魔镜以及“硬件+内容+服务+AI”的模式进行了介绍;携恩科技董事长刘洋分享了集无人机飞行、时空大数据采集及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无人航空数字运营服务方案;晓多科技总裁办主任谭亚军对成都大运会智能服务助手进行了介绍;新潮传媒媒资事业部副总裁谢东带来了电梯智慧屏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案例。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洪在讲话中表示,市新经济委基于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这一城市级企业服务载体,联合国内外优质企业服务机构,收集汇总新经济企业需求,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合作,致力于解决新经济企业成长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今年2月27日,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大运号”成功发射,其研发公司国星宇航在此前便获得了成都市新经济天使基金的支持。未来,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将继续以五类要素推动建圈强链,助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成都技转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苗苗作为服务机构代表,对科服管家以及智慧体育相关新经济企业专项服务进行了讲解。座谈会后,还进行了新经济要素对接会,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工作人员与参会新经济企业代表自由对接洽谈。
本次参会的30余家优秀新经济类企业从不同的科创领域,为大运会提供了科技创新与体育赛事融合的更多可能性,成都大运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的提升,将进一步释放国际赛事价值为“成都造”赋能升级,创造更多本土科创企业与世界综合性赛事精准接轨的机遇,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智慧化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大考之年。成都将乘大运之势,以“科技+”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为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提质“幸福城”注入新动能。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