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供销合作社
农民生活更上层楼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吸引返乡青年种植蔬菜大棚予以充分肯定,并称赞耿店村为“鲁西小寿光”。
4年来,耿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标准大棚陆续建成,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百多名“棚二代”返乡创业,老百姓都住上了水电暖气齐全的楼房,打响了“棚二代”“耿店”等品牌。靠着科技和人才支撑,耿店村成了十里八乡的“标兵”。
在书写乡村振兴答卷中,农业规模化发展、全产业链建设和人才建设成为耿店村发展的必答题。
开展土地托管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聚焦“菜篮子”,蔬菜产业成为耿店村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耿店村不断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给蔬菜大棚插上更有力的科技翅膀,为蔬菜产业发展赋能。去年,蔬菜大棚智能化程度更高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智能温控、无土栽培等技术有了新突破。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村里还申请了辣椒、黄瓜、番茄、芸豆、茄子等绿色食品认证;为拉长产业链,去年,耿店村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速冻烘干蔬菜加工厂,年加工净菜3万余吨。
截至2021年年底,耿店村新建、改扩建大棚40多个,全村大棚数量超过700个,户均4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村集体公共积累资金超过3000万元。
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茌平区耿店村供销合作社主任耿遵珠将此提上日程。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包括耿店村在内共11个村整合成立耿店新村。紧紧围绕“菜篮子、米袋子、树林子”民生问题,耿遵珠整合11个村庄的合作社以及耿店村供销合作社成立耿店新村供销联合社,推进产业区域布局,通过土地托管等方式打破土地的村、组、户界限,集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今年将发挥村供销合作社的服务优势,开展耿店新村的土地托管,推动耿店新村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作为耿店村供销合作社主任耿遵珠表示,“近两年供销合作社打造了市县村三级农业社会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借助供销合作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土地全程托管,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把8000名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加快耿店新村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棚二代”
成为耿店村振兴的主力军
耿店村建有专门的“棚二代”科技示范创业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玻璃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模式,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都可以根据光照和温度进行调节,整个棚室的温度和湿度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里是现代农业的一个代表,更是“棚二代”们的奋斗目标。为了留住人才,2021年,耿店村新建两栋“棚二代”住宅楼,如今72户村民已入住。
筑巢引凤是耿店村振兴发展的另一个“法宝”。2021年,耿店村来了两位高才生:陈启晗和仙立国。他们都是2021年刚毕业的选调生,如今是耿遵珠的助理。
陈启晗是甘肃人,今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21年11月15日到耿店新村报到。仙立国是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到了村里。高学历人才的到来,让村民对村庄未来更有了信心。
与此同时,2021年,耿店村成立山东省首家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成为培养农村干部队伍、乡村实用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阵地,目标就是培育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乡土人才,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截至目前,学院已开办全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聊城片区)、聊城市农产品电商进阶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次40余期,已培训5000余人。
经过4年发展,耿店村蔬菜产业面积扩大一倍多,达3000多亩,100多个青年人回乡、扎根农村种菜。青年人返乡种大棚,乡村有了生力军,使耿店村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思想、新技术、新业态,也让家底更实、产业更旺!
“田园综合体、中央厨房等产业新概念跃然纸上,通过完善基础种植,创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模式,青年一代奋进小康生活的幸福画卷在耿店大地徐徐展开。”耿遵珠说,如今,青年人正以蓬勃向上的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据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