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打造威远职教品牌
——记四川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集职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曾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扶贫工程培训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秉承“‘三成’促‘三职’”(实施成人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实施成才教育,增强职业能力;实施成功教育,促进职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建设现代标准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实现了招生与实习就业工作、专业建设与市场接轨、产教融合与“订单”培养模式、办学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新突破。
狠抓专业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学校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核心,以创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示范专业(机械加工技术),申报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四川省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示范辐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创建成为内江市重点公共实训基地。
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名师”工程,全力打造阳光教师队伍及合作团队,多举措、多途径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专业培训考核上岗聘用制,每年专门安排专业教师“进高校、到工厂、入车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教师素质;二是根据专业建设和培养人才的要求,突出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四支队伍建设;三是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专题讲座、技能大比武等形式,使教师进行广泛讨论和交流;四是聘请行业技术专家、行业名师、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为人才培养配置更好的师资条件。
近三年,学校共有48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28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在省(部)级及以上刊物发表和省级交流获奖论文63篇,8项省、市级课题圆满结题,并获省、市职业教育成果奖,16名教师讲授市级公开课并获奖。素质优秀、技能突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培养机制实现多赢局面。全面培养新时代阳光学子,围绕打造“三生”(生长、生活、生态)绿色德育,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学生。创新“三联”办学模式。以企业联盟为基础,向企业要订单,实现订单培养;以行业联合为指导,向行业要标准,实现规范培养;以园区联结为依托,向园区要规模,实现规模培养。推行产教融合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成功申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并开展试点工作。
学校实现了企业的用人、生产、技术需求和学校的教学实训、教师培养需求,以及学生就业需求的多赢局面。
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身份转变。采取分类分层教学,建立健全多元的、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课业考核。重构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创新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生产零距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减少实训成本。同时,积极开展教学企业化管理改革,按企业8小时工作制安排教学,学生学习即上班,实现了学生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教学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的转变。
改革评价模式完善评价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突出人才培养规格。以“四自”(做人自尊、学习自强、生活自立、言行自律)教育为重点,以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核心,建立“三职”人才评价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端品行、厚基础、强技能、会运用”的实用型人才。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深受企业欢迎。
三年来,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143人(次),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9.8%,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6%,专业对口率达96%,就业稳定率达96.3%。
团结务实、奋发图强的威远职校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威远职业教育品牌,满怀豪情地向着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廖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