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通的“量变”点燃产业的“聚变”
陕西省洛川县供销社探路流通体系建设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陕西省洛川县是“苹果大县”,由于仓储和冷链运输服务供给不足,导致苹果产业发展曾一度受限。近年来,洛川县供销社结合苹果产业发展形势,积极探索仓储和冷链运输等县域流通体系建设,破解产业发展的掣肘问题。
建设冷链仓储设施
延长产业周期
眼下虽然不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但在洛川县,苹果的大宗交易却一直在进行,并没有因季节而中断。洛川苹果的跨季节持续销售得益于县供销社的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2019年,为了延长苹果的保存和销售周期,洛川县供销社把果品仓储和冷链运输建设作为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市、县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在全县系统推行了以“盘活闲置资产,重组新建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改制工作。“我们按照‘整合资源、招商引资、社企共建’的思路,利用乡镇闲置资产,投资9000余万元,在秦关、土基、杨舒等5个乡镇新建了5座1.5吨冷气调库、2条4.0智能选果线及5个苹果交易物流园。”洛川县供销社主任雷张锋介绍。
2020年9月,秦关、杨舒供销社气调库正式投入运营,共储存苹果4000吨,其中果农存储苹果2500余吨,更好地满足了全县果农鲜果储藏冷运及反季销售需求。随着冷气调库的陆续建成,解决了果农因苹果集中上市卖价低的苦恼。老庙镇板胡村果农解广录有17亩晚熟富士苹果,在果子挂果前,他就早早预订了气调库。解广录说,气调库是他们果农的刚需,必须要提早预订下来才能安心。
在洛川县供销社冷链物流体系的加持下,全县切实提升了苹果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补齐了乡、村两级冷藏冷运体系不足的短板,进一步推动了洛川苹果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今,洛川的果农们正在享受着冷链物流体系带来的红利,而随着洛川县供销社不断推进县域流通体系建设,这种利好将越来越多。
“冷贮库、选果设备和冷藏冷运一体化配套设施的建成,实现苹果保鲜错峰销售、溢价增值,苹果销售均价每斤提高了0.8元至1元。按照贮藏量1.5万吨计算,可增收2500万元左右。”雷张锋说。
打造流通体系
拓展产业范围
眼下正是春耕的黄金时期,在杨舒镇康庄果畜矮化密植示范园里,康庄果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刚正忙着带领社员打理果园。“再过一年就可以挂果了,到那时候,合作社的苹果就可以通过县里的物流卖到全国各地了。”赵永刚一边说一边为果树施肥。
赵永刚是洛川县的“资深”果农。这几年,他目睹了洛川县物流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前缺乏有效的流通手段,苹果都围着洛川县周边转,根本走不出去,现在有了冷链物流,想卖到哪里就能卖到哪里。”赵永刚开心地说。
“我们在系统12个基层社分别建设了物流仓储及苹果交易市场,同时配备高端智能选果设施和冷藏运输车辆,逐步建设和完善联结乡村的乡镇级苹果储藏气调和冷库网络,进一步提升苹果储藏保鲜、分拣分级、清洗加工、自动包装全程冷链功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苹果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覆盖。”雷张锋介绍,建设县级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改造乡镇配送节点、延伸村级终端网点功能,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形成以洛川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销售脉络,这是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打通向外的销售通道,洛川县供销社引进中国供销集团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金城大厦(集团)实业公司等收购洛川苹果。同时,合作开展苹果基地网络直播带货;争取陕西省供销社大力支持,将陕西省供销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南京馆)交由洛川县供销社运营管理,全力开拓江苏市场,加快“陕货入苏”步伐;创办“网上供销社”,开设优选商城等销售平台,累计销售苹果数百吨;实施“洛川供销苹果一卡通”销售模式,与全国30余家专卖店合作,实现国内专卖店就近发货、提货、配送服务。此外,加快与中国邮政、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合作,有效解决农副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
“未来,我们将加快构建以洛川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销售脉络,让洛川苹果通过冷链物流体系走向全国各地。”雷张锋说。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