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蓝天精灵
共享美好公园城市
成都市第41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鸟种刷新纪录 观鸟指南出炉
□本报记者 赵蝶
近日,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主办的成都市第41届爱鸟周活动拉开帷幕。今年爱鸟周主题是“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在当天的活动中,为成都市鸟类保护与监测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民间力量参与野保工作。
本次活动公布了成都鸟种新纪录:目前成都市已记录野生鸟类种数增加至530种,在全国有鸟类调查数据发布的大型城市中名列前茅。活动还正式发布了《成都观鸟指南(第四版)》和《成都野生动物救护指南》。将推荐的观鸟点位范围从市区扩展到了各区县,通过对观鸟点成熟度、鸟类丰富度、鸟种代表性、观察难易度、交通便利性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议,最终收录了成都45处最优秀的鸟类观察点位推荐给市民朋友。点位包括青龙湖-玉石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龙泉山凉风垭、大邑西岭雪山、百花潭公园等重要观鸟点。
据了解,《成都观鸟指南》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联合成都观鸟会编制,以绿地图的形式呈现,第一版发布于2007年。该指南主要展示成都鸟类及观鸟资源丰富度,为鸟类监测等工作提供指导,为相关工作志愿者、观鸟爱好者、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机构与人士提供信息支持。《成都观鸟指南》发布后深受大众喜爱,自2007年至今,先后两次对观鸟地图进行修编,并多次更新成都鸟类观察相关信息。近年来,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适合市民观鸟的点位也越来越多,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了第四版修编工作。
《成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指南》是针对成都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使用的简明手册。指南明确了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范围、救护原则和要求,详细讲解了收容救护流程、突发情况应急处理,野生动物收容和运输,常见救治处理方法康复动物放归流程等内容。该《指南》对规范收容救护机构科学管理、提升收容救护机构业务水平、解答救护过程中常见问题都有指导作用。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爱鸟周主题海报和折页,旨在为市民提供科学帮助受困野生动物的方法,为大众树立科学、正确的野生动物救护理念。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海报和折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它不好了?我们该怎么办》,主要为:遇到受困野生动物时,市民该怎样思考,怎样提供野生动物真正需求的帮助,怎样科学有效地参与到受困动物的救护之中,另一部分内容为《帮助身边的它们,还很有讲究》,主要为:成都市有哪些常见的野生动物需要市民帮助,它们的形态和常见地点、救护方式等,更方便市民有针对性地参与到救护中。
据悉,今年的爱鸟周活动中,成都市各区(市)县还将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拓宽社会各方参与野生鸟类保护与监测的工作的渠道,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共同助力成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