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 不负“春”时
——成都市新都区水务局全力以赴保障春灌用水
□李艳红 曾顺清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三月春风化作四月微雨,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春耕时节。漫步在新都乡村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群众育苗播种的忙碌身影。
当前新都区已经进入了春灌的关键时期,新都区水务局及时组织区级有关部门、各镇(街道)、灌区供水保障单位、闸门管护公司及用水组织代表、种粮大户代表,召开全区春灌用水专题工作会,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强统筹,做好调配,全力保障2022年春灌用水。
新都区水务局组织对全区排灌设施进行全面巡查检查,累计完成126 座闸门、154 座机电提灌的维护;同时督促属地镇(街道)尽快对辖区内斗农毛渠进行掏修,着力解决渠道淤堵、农户用水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对全区457公里斗渠、2122公里农毛渠的及时掏修,保障了水利设施运行正常、输水通畅。
针对前期部分群众反映农业用水不足的情况,新都区水务局主动作为,多次组织人员与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新繁管理站和东风渠管理处新都管理站进行沟通对接,积极反映区内用水困难,协调做好区域用水保障。
春灌工作开展以来,新都区水务局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的引领作用,协同各镇(街道)通过宣传栏、广播、下乡入户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对春灌工作进行宣传,营造浓厚工作氛围,积极引导群众在抓牢做实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田蓄水保水,大力开展春耕生产,切实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灌区用水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新都区投资670余万元,以杨柳堰片区和锦水河分干渠Ⅰ片区为试点,探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通过安装计量设施和改造闸门自动化控制设备,搭建用水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施水权分配,建立精准奖补制度等多项措施,完成了对该片区10.9万亩灌溉区域用水的远程调度控制、科学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全区范围内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实现科学调水、高效管水、节约用水的目的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新都区春灌工作正有序进行,全区13650亩育秧已基本完成,为2022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