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 村美 民富 和谐社区的“幸福密码”
——四川大邑县花水湾镇温泉社区创新推进社区治理纪实
开篇语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四川大邑县花水湾镇旅游开发核心区域的温泉社区,就像走进了一座幸福的乐园:社区广场上,一群大妈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邻家小院里,两位大爷正在“吃马夺车”,大战犹酣;居民家里,几位阿姨潜心研究插花技艺,桌上、墙边、窗台摆满了造型生动别致的花艺,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在这里生活的赵大姐无比感慨:“如今这日子啊,过得那叫一个充实、幸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大邑县花水湾镇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温泉社区为突破口,在解决群众诉求、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公共环境、丰富邻里活动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让温泉社区成为了花水湾镇创新推进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
“人和”以“人”为核心
以“共建”理念聚合多方社会主体
把握“最优角度”,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近年来,温泉社区在花水湾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眼“人和、村美、民富”目标,着手“聚人、塑境、兴业”方向,着重“共建、共治、共营”理念,着力“聚合多方社会主体、打造多元社区场景、激活多种资源价值”抓手,积极探寻温泉社区的幸福新路径。
组织联建聚合向心力。成立温泉社区产业综合党委,由镇班子成员担任综合党委书记,温泉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综合党委副书记。组织温泉社区党委、4个院落支部、3个商家支部及商企联盟支部,定期召开综合党委联席会议,梳理社区资源、问题、需求“三张清单”,商议解决社区居民及商家的诉求等问题。
阵地联用增强凝聚力。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开放式、多功能的党建阵地,鼓励各支部挂牌设立党建阵地;建立“党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为商家企业提供“不叫不扰、一叫就到、优质高效”的花式服务。
事务联动激发战斗力。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开展党员服务活动;组建商家联盟,根据业态分类分别组建协会等互助服务网络,完善联盟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轮流作东、拉家常等方式定期开展商居沙龙及服务活动;动员90%以上商家加入“8+N”志愿服务队,每月组织开展针对居民、企业、游客的服务活动。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温泉社区持续在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服务效能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村美”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以“共治”理念打造多元社区场景
走进花水湾镇温泉社区,一路绿树掩映,草木含香,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小区干净整洁,庭院舒适雅致,产业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整个新村俨然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温泉社区又是如何来实现“村美”呢?
营造生活场景。以“政府投入+居民自筹”方式,发动社区老党员、老匠人参与,按照“先减法、后加法”的原则,动员商家居民自动拆除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杂物。具体做法:“先减后加,先除后乘”,营造“一步一景”度假新村。
勇于“减”。针对温泉社区水秀新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车辆乱停等问题,社区运用“减法”逐个击破,通过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清理多处杂物,整治乱停车辆等问题,彻底清除小区“堵点”“痛点”;善于“加”。发挥党组织统筹引领作用,召开协调会、坝坝会,精准梳理问题、需求、资源“三张清单”,整合部门资金、镇级资金、社区保障资金、商家居民自筹资金,动员社区规划师、乡贤工匠参与,形塑街巷微空间;活用“除”。摒除“闭门造车”思想,组织社区干部、乡贤工匠、商家代表、居民代表到彭州等地观摩学习,摒除局外人思想和传统手法,借鉴景观改造和共建共治经验,活用青砖古瓦、老旧石雕、花卉植物等美饰家园,“一步一景”扮靓商铺;巧做“乘”。建立党员示范、多元参与、评选激励三项机制,开展“最美阳台”“最美商铺”系列评比活动,颁发“热心为民服务奖”“示范带头奖”“优秀奖”等共建共治奖项,激发商家、居民参与热情,实现“叠加放大效应”。
营造生态场景。实施山青街“水秀新村”微更新项目,建立党委牵头、党员示范、居民参与、评选激励四项机制,以“我是新村主人,我是营造师”为主题,利用老旧石雕、老旧物件、花卉植物,扮靓街区、商铺,营造出依山傍水、移步换景的沉浸式休闲体验度假场景。
营造消费场景。积极探索“温泉+”新型消费体验场景和空间美学实践,构建较完整的消费产业链。实施“花水湾AAAA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龚家坝特色街区打造”两个项目,配套“光彩”“温泉记忆”文化工程,新建“光子教堂”“12星座”步道、广场“快闪空间”等创意空间,打造秩序井然、时尚创意品质街区,增强游客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开启“美颜模式”的水秀新村只是花水湾镇实施社区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角。时下,花水湾大地上的广袤乡村正随着社区治理向着“水清、地绿、路畅、村美”的美丽乡村悄然转变。
“民富”让新村更具吸引力
以“共营”理念激活多种资源价值
人居环境的大变样,不仅让新村处处看得见美景、弥散着浓浓的乡韵,也唤回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游子回乡创业,迎来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温泉社区通过补齐温泉产业链,打造特色旅游业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模式上互赢。围绕温泉主导产业深度挖掘温泉资源价值转化,进一步延伸温泉产业链条,叠加“温泉+中医馆”“温泉+民宿”“温泉+乐园”功能,新建会议厅、茶饮室、户外游园等公共空间,实现古海温泉的二度开发,增强游客温泉体验。
项目上互补。引进以军旅为主题的疯爆主题乐园,包含山地越野、射击、枪机、坦克等项目,拓宽游客体验阵地;引入书院听音、咖啡品鉴等新业态,串联便利店、酒店、书店、理发店、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态,呈现人城境业和谐融合的“温泉+生活”“温泉+运动”“温泉+观光”“温泉+商务”等“温泉+”品牌;举办康养节、漂流节、艺术节、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策划创意市集、后备箱市集、文创市集等系列“温泉市集”,开展“古海温泉 花氧心田”社区邻里节,促进商、居、游融合互动。
经营上互助。常态开展“花水讲堂”、商务交流、联谊活动和创业培训,邀请酒店业务骨干开展培训。新居民带动老居民,引导打造和改造精品民宿,让民宿也能享受温泉资源福利,带动本土商家致富增收,增强新老居民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
“社会治理,社区是基础。基础坚固了,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党员发挥作用了,社区就好了,居民就幸福安康了。”花水湾镇党委书记邹强表示,“我们会时刻把居民的事当作重要事来抓,用真心服务、真诚奉献赢得居民的满意,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一个个和谐美丽的社区,成为花水湾崭新的城市名片;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见证了花水湾的温度与情怀。在通往更加幸福的路径上,花水湾镇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建设中不断向远方延伸……
社区治理成功案例:
花水湾镇温泉社区水秀新村
水秀新村项目荣获成都市2020年“爱成都·迎大运”社区微更新竞赛三等奖;2020年,温泉社区被成都市评为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
水秀新村为温泉社区2003年旅游开发形成的搬迁安置小区,毗邻花水湾度假区核心景区。经过近20年的自由发展,水秀新村呈现出房屋老旧、道路破损、环境杂乱等问题。通过治理后,水秀新村的环境明显变好了,居民商家素质也明显提升,形成了邻里团结和谐、商家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
为了持续保护治理成果,该社区牵头成立了“5个1+N”治理体系,即:一个党委核心、一个支部载体、一系列党员示范、11个巷长负责、N户居民参与,构建了需求反馈机制、协商议事机制、认领响应机制、参与成果公示机制、表彰激励机制5个长效治理机制(1个党委核心: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温泉社区产业综合党委统筹负责推进日常党建工作,完善基层协商议事制度,健全党委活动制度等。1个支部载体:温泉社区党委具体负责本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是水秀新村治理工作的组织载体,负责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党员群众动员、治理机制建设、小区管理等。1系列党员示范:注重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加强党群干群互动,更好地聚合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11个巷长负责:积极走访街巷内居民商家,收集意见建议,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劝导各种不文明行为;协调公共区域卫生清理,以及日常邻里纠纷调处。N户居民参与:坚持以居民为中心,发挥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负责“门前三包”和景观维护,监督日常治理工作,增强群众参与感和幸福感)。
据悉,温泉社区下一步将通过不断探索“组织联建、力量联配、服务联手、资源联合”工作机制,努力把水秀新村社区治理工作建设成为大邑县、乃至成都市的治理典范。
高扬 张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