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助企纾困解难
促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专访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嶒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市场主体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对此,国家和贵州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贵阳市委市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坚决贯彻国家和贵州省的安排部署,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贵阳贵安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贯彻<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贵阳贵安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实施方案》,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详细情况专访了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嶒。
问:贵阳市是如何着眼当下、减负救急,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元气的?
答:在服务业纾困方面,我们按照“顶格优惠、第一时间、能细尽细”的原则,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措施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贵阳贵安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7个方面的43条具体支持政策。这当中,我们除了全面落实国家和贵州省支持政策以外,还结合贵阳贵安实际,新增、拓展了多个方面的政策内容,这些政策可以说是干货满满。
比如,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一是税收减免方面。我们落实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和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落实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贵州省暂停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政策。二是社会保险费减免方面。我们落实国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2022年失业保险费率按1%执行。三是房租减免方面。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承租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为确保上述政策能够有效落地落实,保障服务业市场主体能够尽快享受政策红利,我们构建了“1+N”的政策落实体系。“1”即是《贵阳贵安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N”即是要求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县、开发区)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能够尽快落地。
在工业纾困方面,针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22〕41号),就加强政策学习、加强政策宣传、加强环境打造、加强服务纾困、加强问责问效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制定了《贵阳市细化落实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措施任务清单》,围绕用好用足财政税费政策、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等6个方面39项政策,细化制定了160项工作措施,全力推动政策具体化、实物化。
在落实财政税费政策方面,由市税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牵头,围绕持续合理降低工业企业税费负担,以每月一课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辅导,组建增值税留抵退税专班推动政策落实。同时,统筹安排好专项资金和市级财力做好库款保障,确保各类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在落实金融信贷支持方面,由市金融办、市工信局等部门牵头,围绕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加强与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普惠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充分发挥好贵阳市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的作用,加快企业流动贷款资金贴息的兑现,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在做好保供稳价方面,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部门牵头,围绕保障工业企业能源及原材料稳定供应,制定贵阳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争取纳入省级“白名单”进行支持,有效稳定大宗原材料供给和价格,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继续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工作安排,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
在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由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部门牵头,加强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新动能基金的申报,建好用好贵阳市工业发展资金池及基金,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实施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同时深入实施外贸、外资、跨境电商倍增行动计划,全力压缩出口退税和免税办理时限,稳步壮大外贸规模。
在强化用地、用能、用工和环境政策保障方面,由市自规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牵头,围绕加强重点要素保障,深入推动“标准地”出让,加强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能耗指标的保障。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在“贵商易”平台上发放“助企券”,为企业建设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方面,由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规局等部门牵头,围绕争取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资金政策的支持,着力做好重点产业项目谋划包装和组织申报,分类、分层做好上市后备资源库管理,全力推动开发区的提档升级,积极打造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问:贵阳市着眼长远、激活增效,为市场主体发展成长保驾护航,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我们制定的《贵阳贵安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实施方案》聚焦贵阳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围绕广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在全面落实《贵州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同时,与“强省会”五年行动相结合,通过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构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的格局,推动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一是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工业领域主要围绕“1+7+1”重点产业进行龙头企业的培育;服务业领域围绕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重点聚焦旅游、物流、金融、会展、商贸等推进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领域重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市场主体。
二是实施规上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在“四上”企业培育方面,围绕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等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平台载体,实现“四上”企业的集聚发展。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提质发展、完善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强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实施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培育壮大行动,积极拓展个体工商户创业领域、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五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行动,突出贵阳市在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服务业方面的优势,重点围绕“一硬一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六是实施外向型企业培育壮大行动,通过培育一批大型外贸企业,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帮助贵阳市优质企业“走出去”。
七是实施产业大招商行动,大力招引优强企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更好的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我们依托“贵商易”平台设立了企业纾困政策专区,设置“纾困政策计算器”模块,将中央、省、市出台的纾困政策与企业基本信息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匹配,通过算法真正实现“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同时,我们还将着力做好各项涉企服务,加大惠企助企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兑现力度,确保更多的企业能够及时、快捷、有效地享受到各项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