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乡村振兴
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18日 返回该版首页

到2035年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四川首次制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到2035年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四川首次制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本报记者 胡斌

●《规划》设置11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5项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到2035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四川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这是四川首次制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规划》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在认真总结“十三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1”个总体要求,明确了“4”项重点任务,采取了“5”大保障措施确保《规划》落地,通过“2”个子方案,有针对性的细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工作。

《规划》中提到,2025年将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近期目标和2035年将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的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设置了11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5项。

在系统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方面,《规划》明确,将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有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体而言,聚焦解决农村饮水供水,“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有效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目前的82%提高至2025年的88%。据了解,当前四川省正在推进乡村水务建设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县22个,计划到2023年,试点县县域内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0%,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此外,按照《规划》,将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并优化垃圾处置设施布局,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十四五”末,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省98%以上的行政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治理的重点依然是“一控两减三利用”。其中,“一控”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即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利用”即抓好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根据《规划》的子方案——《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四川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指导试点3个方面的9项重点任务,已细化明确了10项具体指标。

在监管方面,首次系统提出了摸底调查、动态监测、长期观测、系统评估等任务。首次提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测网络,实施“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示范工程,筛选可复制推广的治理技术和监管模式。《方案》将重点解决种植业和养殖业污染源头治理难、面源污染监管基础薄弱、系统治理及监管经验模式缺乏等问题。确保到2025年,全省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