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2年05月18日 返回该版首页

长风破浪 激进中流 ——四川省双流中学教育发展巡礼

长风破浪 激进中流

——四川省双流中学教育发展巡礼

编者按

在成都市双流城区内,有一所历史名校——四川省双流中学,前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邻,后接诸葛屯兵牧马之山;处空港腹地东升之要,享开元古寺永祚之祥;五湖四海湿地公园环抱其身,成都地铁3号线、10号线纵横相接,迎春站、东升站前后一街相连;爱国将领冯玉祥曾在此作抗日动员演讲。双流中学,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校,2009年成立“四川省双流中学教育集团”,2013年被评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成为成都市首批“领航高中”项目学校,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校园”,2018年被评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

这是一所有着八十二年建校历史的名校,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锤炼出“敢为人先争一流”的性格,铸就了闻名遐迩的“双流中学”知名品牌;领衔组建的“双流中学教育集团”横空出世,不忘初心,厚积薄发,一路远航。

初夏时节,我们信步于树荫浓郁、鲜花绽放、古朴而典雅的校园,历史名校的显性文化历历在目。苍翠掩映中的古朴厚重,历史文脉凝神而庄重,校史馆、陈列室、校园文化墙、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等教学设施,无不展现着书香校园风貌,浸透着双中教育人务实、奋进的文化精神。这是一所有故事、有格调的典雅校园,锻造了一支有境界、有情怀的儒雅教师团队,是有梦想、有幸福感的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圣地”。

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

打造双中教育坚强阵地

学校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和党委会“第一议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史”教育,推动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已汇聚广大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

学校牢牢抓住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党总支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职责,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推进学校创新发展。把为学校谋发展、为师生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干事业,聚精会神抓发展,以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合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实现办学梦想,把双流中学建设成风貌古朴、设施现代、高品质的学术型中学。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带头做、带头干,带头廉洁奉公。全体党员公道正派、不谋私,形成了学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教育生态和管理生态,推进教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严格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红旗支部、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在教书育人、干事创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意识形态管控,构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聚焦“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学校“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客户端)阵地管理,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活动。做到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高质量、高内涵、高品质的高标准要求,确保行稳致远、稳中求进的大格局。

文化优校 文化强校

不断增添校园生机活力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形象品质,加快推进学校食堂扩建工程,彻底解决就餐挤、就餐难问题,推进校区规划修建,扩大双流中学优质教育普惠度。高标准建设天文实验中心、航空航天模拟中心、健全人格活动中心,全面启动建设生物化学探究孵化园、光电物理探究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实践中心、人工智能研学实验中心和电子物联研学实验中心。完善学校图书室、学术厅、电子阅览室、数媒中心等场馆的设备设施水平,高水平、高质量筹备四川省第十七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发布展示交流会。深化信息技术与校园管理、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建设绿色物联系统、“云”教育中心,打造智慧校园。

实现双中文化整体升级。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时代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梳理双中历史、挖掘双中文化,着力推动学校精神文化的再造与重塑,在传承基础上,凝炼、优化和创新学校的精神文化。着力增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含量,让学校的每一处景观、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文化深意、都成为一门课程,提升其育人价值。着力推进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的升级迭代,以“规范+人本”为基本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为育人目标,审视和完善学校新的精神文化、新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

加强名优教师引育。把拔尖创新人才引进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名优教师引进制度,创新聘用机制,持续引进优秀成熟教师,瞄准顶尖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厚积高端教育人才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师成长路径,合理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确保新引进的教师发挥最大潜能、获得最快成长。加快形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良好队伍结构,建设名优教师聚集与孵化阵地。

以德立校 以教促学

体现时代新要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第一标准摆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要求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把专业素质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强师计划,坚持“培训就是最大福利”,邀请专家名师做好全员培训、分类培训。加强教学教研团队建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交流、磨课研课、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学习研究能力。坚持以教研促教学,构建研讨、交流、实践、展示的校本教研互动学习平台,推动学科教研组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基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地。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完善师徒结对帮扶机制,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倡导广泛涉猎的“读书充电”活动,积极打造复合型、改革型、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抓好行政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干部队伍素质决定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要求教师团队要在学生管理中出点子、在班级工作中做后盾、在学科研究中有见解,要能以自己的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工作激情引领年轻教师健康成长,每个干部都以自己为核心,形成一定的辐射圈,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要求行政干部要在工作责任上,敢于“亮出剑锋”管理,甘于“俯下身子”服务,不讲借口、不怕困难、不摆架子、不计得失、既“管”又“理”,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共育共建的新格局。

双减双新 优化育人

为名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学生的内心,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知识的渴求。“双减”“双新”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学校紧跟新高考形势,优化课堂实施,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研工作。

学校在“双减”中打造高效课堂,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课堂、作业、课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切实推进减负提质。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中,力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以“多维优能”为课程建设标准,优化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体系,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各类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校本精品课程。以运用必备知识、发展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为课堂改革总体方向,把课堂变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情景的问题场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测评定位,高品质打造学校“优能课堂”品牌。科学制定作业管理规范,从类型、作业、时间节点、作业量、批改管理、讲评反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系统的规范化操作。优化作业设计能力,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确保学生作业练习优中选优,减负减量不减质。

在“双新”中助推课程改革,针对“双新”改革,借鉴一流学校先进经验,早思考、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新教材、新课标是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新挑战,群策群力、分工协作,关注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抓紧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做好新旧教材对比研究,因学设教、依学改教的教育体系。“双减”“双新”的纵深推进,不仅推进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更有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集团办学 推动区域

教育发展迈上新高地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双中+新校区”“双中+薄弱校”“双中+联盟校”三种组建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新校区选址、规划、修建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建成优质分校区,构建“一校三区多极”办学格局。充分用好“149”跨区域教育联盟平台,增进沟通交流,营造携手共进的良好竞争氛围,提升双中办学领航能力、跨区域影响力和集团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建管并重,集团化办学既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突破。要共享优质资源,向领办学校和帮扶学校输出管理理念、管理人才、骨干教师。实现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研培训、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帮助集团成员快速成长,提升集团化办学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构建起真正的教育共同体。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集团治理效率,从责任落实、评估考核、经费保障、师资保障、激励奖励等维度建立完善集团管理保障长效机制。

突出特色,坚持走多元化、多模式、多样态的特色发展之路,总结提炼双中办学模式和典型经验,在集团内部大力展示推广,打造具有双中特色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同时鼓励各成员校要尊重现实差异,做好消化吸收,发掘自身特色,形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体系,推动其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和谐共生、多元发展的教育生态。

四川省双流中学作为双流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肩负着双流人民的信任与厚望,承载着双流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待,赓续着一代又一代双中人教书育人的教育情怀。经过八十二年的沉淀和双中人的接续奋斗,学校已具厚重的底蕴和较高的平台,总体教学质量、拔尖人才培养数量持续位居成都市郊区县第一名、省市前列,办学质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认可。

办人民满意教育,就是真真切切为群众带来幸福感,领航发展,双中教育方兴未艾。忆往昔,筚路蓝缕,风雨沧桑话辉煌。看今朝,桃李不言,双中教育敢为人先争一流,逐梦时代谱新篇。阔步前行的双流中学,而今在四川省劳动模范、校长龙清明的带领下,应时而变、顺势而为,逐步确立完善了“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正直挂云帆,长风破浪,激进中流,迈向教育新高地。

龚继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