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体系创新服务 共建文明新乡村
——隆昌市供销社在深化改革中助力乡村振兴
□田洪 本报记者 丁明海 蒋永飞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四川省隆昌市供销社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围绕服务“三农”大力开展基层社建设,积极探索“三社”融合发展,不断为打造隆昌名特产品品牌和推动乡村文旅结合增色。
健全服务体系,夯实基层供销平台。基层供销社是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隆昌市供销社紧紧围绕提供优质服务抓实体系建设。一是提升镇(街道)基层社发展质量,通过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专合社辐射等方式,新建或改造提升镇村供销社,建成隆昌市合胜汇农供销、隆昌市聚农供销等基层供销社16个、专合社70多个,创建“基层社示范社”8个。二是大力推行“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农民专合社”的“三社融合”模式,在隆昌市圣灯镇三台村、石燕桥镇净土村等共建成5个村级供销社,探索出新的基层供销社发展模式。三是完善农村综合服务社,新建或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4个、农资门市36个、庄稼医院43个,建成标准化的农资配送中心1个。大力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示范行动,回收率达70%。
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新型供销业务。加快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土地技术托管服务、撂荒地整治等新业务,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一是创新农资配送服务,建立农资供应商资料库和生产资料需求信息库,实现农民合作社、农户与厂家“点对点”直连;开展配送到家服务活动,加强田间地头农资使用指导,进一步增强农民对供销社农资供应的信任度。二是开展土地技术托管服务。指导合胜汇农供销、聚农供销等社属基层社建立为农服务中心,探索开展以育种、农资供应、无人机作业等为重点的新型业务,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提供劳务和技术服务,土地托管规模达1万亩、农机服务0.4万亩、撂荒地整治0.5万亩。三是加强基层供销社队伍建设,积极抓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与各镇(街道)对接,实施技术人才、供销人才培养计划,吸纳能人大户和合作社加入供销社,组织基层社管理人员、农民社员外出考察和培训170余人次。
推动联合合作,实现产业联动发展。积极推动行业联合,探索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发展,建成了柑橘、竹产业、油茶、稻鱼虾4个联合社。隆桔产业联合社将金鹅、普润、龙市、响石等柑橘专合社进行大融合,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冷链物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使产业链更加长、专业化水平更高;竹产业联合社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基地、农户为基础,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油茶联合社注重技术标准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油茶林技术巡回指导,实现了经济效益倍增;稻鱼虾联合社主攻养殖技术和市场开拓,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直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