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2版:四川棉麻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14日 返回该版首页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为农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为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发挥供销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为农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为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发挥供销作用

初夏,风吹麦浪,金色的小麦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数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间驰骋,红色的运粮车在平整的公路上往来,把丰收的粮食运进粮库……这样的场景近日发生在成都青白江四川供销现代种业园。

据了解,围绕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思路,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紧跟四川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经济效益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布局实施并打造了青白江四川供销现代种业园和仁寿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全力助推四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示范基地

为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发挥供销作用

“我们先后在成都青白江、眉山仁寿建立了6300亩现代种业园区、4800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实现省级社有企业在粮油种植领域的破局,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先后采用小麦、水稻(高粱)两季轮作模式,全面实行“耕”“种”“防”“收”现代化农机操作,推行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做到高产、高效、绿色、安全。青白江四川供销现代种业园和仁寿优质粮油种植基地现已结束小麦夏收工作,为社会贡献520余万斤粮食。

目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已全面启动粮油种植基地建设,在未来,将加快推进资阳雁江区、内江资中县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及宜宾五粮液酒粮订单种植基地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发挥供销作用。

加强产学研合作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目前自有水稻品种‘品香优润丝’‘品香优3241’制种面积达200余亩,预计将收获高品质水稻种子约6万斤。”青白江四川供销现代种业园区工作人员表示,园区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当地及四川省供销种植基地小麦、水稻、高粱等品种改良,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同时,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全面开展制种、培育、研发、加工、销售及品牌建设等工作,积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前端。

创新“6+2”服务模式

打造全方位为农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仁寿等基地,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整合当地优势资源,打造全方位为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周边约3850户农户提供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农机、育秧、金融等服务,服务辐射面积达5万亩,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达150人,户均增收2000元。后期,基地还将按照“种植园+观光园”模式,全力打造供销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并力争将其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创新“6+2”业务经营模式,开展农业技术、农资保供、农机服务、农产交易、农业金融等为农综合服务,大力推动土地流转、订单合作,逐步建立“以需定产、以销定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供销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供从中国种到中国粮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城乡产销“两端”无缝对接,线上线下“两网”有机融合,持续深化业务模式创新,推动稳定、可持续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

助推基层社发展

按照四川省供销社“三社融合”发展思路,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基础、经营资金、渠道网络、专业团队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撂荒地整理、土地托管服务、订单收购、农特产品代购代销等方式,全力带动基层供销社及其社有企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以及经营带动,逐步推动基层供销社及社有企业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变,带动基层社发展。

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举例,“我们与宜宾市供销社,高县、江安县、南溪区、翠屏区、三江新区供销社开展深度合作,采取公司出技术、资金,当地供销社派员负责现场日常管理,共同经营,最终收益分成的合作模式。”目前,仁寿、青白江两个基地共计带动县(区)、镇基层供销社5个、社有企业3个、专合社12个。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还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农村撂荒地治理的相关政策,与内江市资中县、资阳市雁江区、宜宾市、泸州市供销社就土地托管、撂荒地整理、种植基地建设、农产品上行(代购代销)等方面达成合作。目前,四川供销粮油有限公司已流转经整理后的撂荒地约9000亩,为保障全省耕地及粮食种植面积达标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