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综合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17日 返回该版首页

精耕细作 培育工匠人才队伍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鸿富锦自动化应用5组

精耕细作  培育工匠人才队伍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鸿富锦自动化应用5组

近日,笔者来到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园区的“刘军涛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主要成员鸿富锦自动化应用5组组员正在埋头工作,刚领到“全国工人先锋号”奖牌的事,对他们来说好似并没有发生。“不想出名,只想把事情做好。”组长刘军涛表示,和以往一样,怕出名影响工作,他们获奖后从未张扬。

2011年开始,响应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号召,富士康科技集团积极推动自动化工厂建设。刘军涛所在的成都园区走在了最前面,当时整个3C机构行业大规模自动化可借鉴的案例几乎为零。作为企业技术项目负责人的刘军涛,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仅用3年时间,他们便以企业技术核心团队的身份,先后建设了13个CNC自动化车间。

2017年,刘军涛主导成立“刘军涛技师工作室”。同年,因为工艺的变更,600余台从日本进口的M设备无法满足新产品工艺要求。日本原厂商提出,想要升级一台设备,必须支付11.09万元的高昂费用。面对“卡脖子”,大家都一筹莫展。“几百万元一台的进口设备,如果不用起来,就是一堆废铁。”刘军涛痛心地表示。设备改造原本不是他们的职责,但他喜欢啃“难啃的骨头”。有半年时间,他和组员王雄飞一忙完手头工作,便暗自琢磨此事。没有设备资料,只能自己摸索;没有相应硬件,只好开发附加控制系统;没有软件权限,靠安装传感器来解决。通过不停地设计、迭代、打样、调试,最终解决了这个重大难题,改造成本仅0.85万元每台,为公司节约成本6600多万元。

2019年,在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劳动竞赛中,自动化应用5组以M设备重大技改的先进案例参赛,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创新工作室联盟评定为“百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被推荐评为“四川省工人先锋号”。主办方给出的评价是:“自力更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为国人长志气。”同年,又被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委员会授牌成立“刘军涛创新工作室”。

秉承集团传、帮、带的技术传承,刘军涛及团队依托技师工作室,多次举办技术讲座,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学员。为了推动校企合作,业余时间,刘军涛受邀去大学给学生上课,并主动带领实习生,设置课题,培养国家先进制造的接班人。

“感谢政府、工会组织、公司对我们团队的肯定与鼓励,我们将以国家和企业的制造转型升级为使命,在领域内深耕细作,拓宽视野,积极开展行业及企业的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务实推动技术发展和工匠培育,将‘工人先锋号’的精神发扬并传承下去。”刘军涛表示。

    莫先春  牟春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