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双重视野下的大爱呈现
——对田明霞《爱情荡漾》的一种解读
孔明玉
绵阳日报社的知名记者田明霞女士,最近一口气在团结出版社出版了《爱情荡漾》《羌山情》《笔走山水间》三部文集。细细翻阅她的这些文集,《羌山情》主要叙写了北川在汶川大地震时蒙受的巨大灾难,北川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抗击自然灾难和重建美好家园的光辉感 人事迹。《笔走山水间》则放笔绵阳的山山水水,书写绵阳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社会文明和在社会变革下的时代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现实,从而展示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本文以作者的《爱情荡漾》为主要对象,谈一谈笔者对这部文集的看法和认知。
在《爱情荡漾》这部文集里,包含了39个有关爱情、亲情、人世情的故事文本,共分为三辑,分别为情深谊长、情满人间、情天恨海。它们的每一个故事文本都是围绕着“情”字而展开,这其中,既有情窦初开的朦胧恋情、热烈似火的爱情,也有温暖人心的亲情、白头偕老的忠情,还有突破世俗的悲情、无法善终的苦情。从思想主旨表达的角度看,它们要么是通过对一个男人在万丈峭壁上开凿数千级石阶的生动描写,极力赞美了这位男子坚贞不移、忠贞不二的爱情,要么是通过对一位青年女子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与丈夫坚决离婚的真实写照,大力颂扬了这位女子为了成全他人的善良人性和美好品德,要么是通过对一个青年女子被人贩子拐卖而奋起反抗、最终逃出魔爪的真诚写照,有力讴歌了这位女子的坚强勇敢和保持节操的精神丰仪,凡此种种,尽显出了非常鲜明的主题思想。从审美意蕴传递的角度看,它们或是传递出平凡的人性与人文的美好,或是传递出普通的内心与情感的美丽,或者是传递出不同凡响的思想风范和精神魅力,大多都表现出对审美意蕴的深度开掘。从故事结构和叙事模式看,这些故事虽然并不复杂,情节也未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读来却令人颇感有滋有味。一言以蔽之,辑录于这本文集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具有其独到之处,都传递出不同的思想意蕴,都充分展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这是这本文集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爱情天梯》讲述的是丈夫刘国江为妻子徐朝清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爱情天梯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令人感佩至极的爱情圣歌。不仅彰显了刘国江对爱情的忠诚和坚贞,同时也给很多不再相信爱情的年轻人点燃了对爱情的希冀。
《娶“后妈”》讲述的是男青年周树与即将成为后妈的王明洁的爱情故事,被村里人骂。不得已的周树,只好带着王明洁远离故土边打工边生活,并最终结伴为夫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想拥有他或她的幸福生活,只有奋力去冲破世俗偏见和陈旧思想的阻挡。《爱的选择》《为爱离异》《乞讨新娘》等作品也各具特色,展现出作者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水平。《爱的选择》讲述的是一个男人艰难抉择的故事。刚刚遭受了特大泥石流冲击的蓝太安一家,紧接着又迎来了夜袭的猛烈洪水,是先救近在咫尺的妻儿,还是先救不远处年迈的母亲,蓝太安先救母亲。这激起了妻子刘正香心中的不满。但望着躺在病床上遍体鳞伤的丈夫,刘正香最终选择了原谅自己的丈夫,夫妻二人的感情便和好如初。这个故事揭示了夫妻相爱的真谛,那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选择理解并原谅自己丈夫的行为。《为爱离异》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林玉珠,为了不让丈夫背负“不孝之子”的名声,选择主动与丈夫离婚,不惜把伤心和痛苦留给自己,最终成全了丈夫为人之父的愿望。《乞讨新娘》中的朱玲为了给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男友石磊筹集医疗费用,她挂着牌子沿街乞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荡漾》这部文集的第二个特征,是体现出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的相互融合和高度统一。众所周知,新闻报道以及时与快捷、准确与真实,以及所富有的直击性和现场感而见长,这也是引起人们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的关键所在。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故事的真实、叙述的真实,也可以是虚构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在这部文集里,作者能够很好地将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统一于故事文本中,可见其对新闻报道的独具慧眼和对文学叙事的独到能力。为了寻求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的统一,作者几乎翻遍了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属地的报刊,另一方面是努力寻找可以发掘的写作素材,譬如《爱情天梯》这个故事,就是根据重庆晚报的新闻报道写成的。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像《恐怖药引子》《重返人间》《富二代姐弟恋》《二十亿遗产》《青春葬礼》《表兄妹早恋》《妻为冤魂讨公道》《勇敢的女孩》《<我想有个家>上电视后》等故事,皆无不是在各种媒体中寻求写作素材而成就的。与此同时,作者又对这些新闻报道的社会事实和思想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和适度的虚构,并采用一定的艺术方法或审美方式,使它们一个个地成型或还原为故事,真切地做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真实性的相互统一,令广大读者读之有味、寻之有意。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部文集中,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文学描写的真实性的统一原则出发,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描绘人们的真情实感,并通过故事表现出了普遍的社会意义;以质朴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审美的感知,向社会昭示出温情和真情;以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对法治精神的有力彰显,传递出了主题蕴意和大爱思想。
作者简介
孔明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文科编辑室主任,绵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当代文坛》《文艺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出版《四川当代散文史论》,多次荣获绵阳哲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