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市
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沈仁平 实习记者 童杰 文/图
“爸爸,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爷爷,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端午小长假,四川省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90岁老人陈洪西特别开心,自己的儿女子孙们纷纷从外地赶回来为他庆祝90岁大寿。看到兄弟姐妹和侄儿侄女们围坐在自家客厅里吃得津津有味,老人的长子陈朝贵最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虽然这次为老人祝寿只有两桌人,但却是父亲过得最轻松愉快的一次寿宴”。
而就在1个多月前,陈朝贵却在为如何给老人祝寿而烦恼,按照以往的风俗,家中老人过90岁大寿,至少要把三代以内的族亲全部聚到一起,可这样就要摆上二三十桌酒席,全家人里里外外忙活,至少要提前准备一个星期,但如果不按此规格办,既担心父亲生气,又怕乡里乡亲说他不孝顺。
就在他为如何破解这幸福的烦恼左思右想时,村上的红白理事会来到了他家,在给老人介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危害后,老人满口答应道:“这次一家人过寿算了”。生日那一天,村里的亲朋好友们也通过电话或微信的形式表达了衷心祝福,陈朝贵所担心的闲言碎语也荡然无存。
原来,村上的红白理事会早已通过村规民约方式,大力宣扬“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理念。近年来,华蓥市纪委监委牵头开展的“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利用元旦、春节等契机,引导各村将规范红白喜事办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并在各乡镇召开村民会议,选举出本地区红白理事会,负责本地区群众红白喜事办理事项,由理事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督约束,确保农村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从简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目前,全市107个村(社区)已全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
为了激励群众向上向善,华蓥市纪委监委还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文明实践积分兑换活动,通过对居民爱党爱国、崇廉尚俭、文明善行、孝老爱亲等方面的表现情况逐项评分,引导群众形成“节俭、勤劳、崇德、向善”的好风尚。
“你儿子去年考起研究生没有大操大办,今年可以拿到活动积分,六月底的时候,你可以凭借活动积分到村里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换一袋洗衣粉!”高兴镇高坪村张卿圣接到村委会的电话后,感到非常高兴,“以前个别村民遇到升学、建新房什么的,都喜欢大操大办,相互攀比,既劳财又伤神。现在遇到喜事,家里人自己小聚一下就行了。”
为确保积分兑换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华蓥市纪委监委要求该项活动由各乡镇(街道)纪(工)委进行督导,通过组织片区监督员、村(社区)正风肃纪监督员、有影响力的老党员干部、志愿者等,进行定期、不定期入户察看,对群众具体表现予以加分、扣分量化评定,评定后,及时在村务公开栏或村(社区)微信里公布群众得分、扣分和累计得分情况,并接受群众全方位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