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地方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01日 返回该版首页

得荣长征文旅新地标 云蒸霞蔚正当红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州得荣段建设纪实

得荣长征文旅新地标 云蒸霞蔚正当红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州得荣段建设纪实

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位于甘孜州最南端,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部,北与巴塘、乡城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相邻,是甘孜州南路出川入滇进藏的一条重要通道,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距离州府康定市670公里,距离成都市1040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16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2.92万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汉族、纳西族、蒙古族、羌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县。拥有“中国西部太阳谷”“情舞之乡”“金沙江干凉河谷优质葡萄酒产区”等城市名片。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是一片浸润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红军长征途经全州15个县,停留时间最长、行进路程最多、活动范围最广,开启了党的民族政策在涉藏地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8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光芒闪烁,生生不息,依然感动着这一方热土,鼓舞着每一个甘孜人。

——题记

甘孜州得荣县广袤古老的大地,资源富集、景观独特,有“雄、奇、险、峻”著称的金沙江大峡谷和中国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湾”;有闻名于世的“翁甲神山”;有群山合围、诗情画意的瓦卡、白松、茨巫田园藏乡;有气势磅礴、终年积雪的嘎金雪山;有集高山峡谷、雪山草甸、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和藏家村寨、民风民俗为一体的下拥风光。

千百年来,得荣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把“山歌”作为传家“珍宝”。它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走到高山村寨或辽阔的牧场,到处都能听到朴实优美、脍炙人口、具有深厚高原气息和人情风味的歌声,优美的歌谣中有赞美祖国河山和自然风光的生活歌,有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颂歌。红色文化典型代表有贺龙桥、瓦卡镇扎纳垭山口战斗遗址、红军桥。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爱国热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甘孜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打造“全域博物馆之州”的要求,州委、州政府已于2021年12月30日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以将甘孜州打造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样板典范、全国知名的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和涉藏地区红色旅游第一州”为目标,“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藏乡军民情”长征主题为核心品牌,“一轴三线三核”的总体规划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得荣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有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南大门暨红军长征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抽调业务骨干4名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设立综合协调、文秘、项目推进、活动筹备等8个专项小组,由1名县级领导担任组长,负责专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推进落实。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已完成相关红色资源普查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红色主题活动各项工作。

县委、县政府以红二军团长征途经得荣为主题,编排一部大型红色实景剧目《牛圈边上的支委会》,情景再现扎纳亚山口战斗、牛圈边上的支委会等红色故事。采用整合多种艺术元素,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方法,展现出红军不怕牺牲、无私无畏、人民至上、钢纪铁律、民主平等的优良传统,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助推得荣红色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辉煌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厚植爱国情怀。通过讲好得荣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得荣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将剧目打造成为“此生必看的红色剧目”。

弘扬红色资源  凝聚奋进伟力

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在甘孜州落地实施以来,作为深深沁润红军长征热血史诗和壮烈情怀的得荣县,迅速行动、高位谋划、创新赋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一个个标志性项目有序开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南大门”的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

红军长征,是史诗般的战略转移,也是空前绝后的万里行军。在这次伟大远征中,甘孜州是红军三大主力全部行经、且活动范围最广、停留时间最长、建立红色革命政权最多的涉藏地区。

在这片红色沃土的“南大门”得荣县,同样镌刻下红军艰险跋涉的足迹、谱写出军民情深的赞歌:1936年5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军团出滇入川,过岗曲河向得荣进发时,在扎纳亚山口打响了挥师北上“第一场”战斗。

一桩桩历史事件、一处处遗迹资源、一段段军民佳话,在得荣群众的心底植入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牛圈边上的支委会”“下拥村民给红军架桥”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

得荣县以“一核”为引擎,即以重点打造瓦卡镇成全州14个红军长征文旅特色小镇其一为核心:擦亮“红二军团出滇进川入甘第一镇”的“红色品牌”,进而引领红色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现。以“一馆”为驱动,即以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得荣县民族博物馆为依托:重点做好“红军长征行经得荣”的专题红色展陈,将其建设成为纪念红二军团“突围西征、北上抗日”的伟大壮举及弘扬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以“两桥”为两翼,即以“红二军团出滇进川入甘”途经的“红军桥”和甘孜州历史上首座以元帅命名的“贺龙桥”两处红色遗迹为两翼:加大保护和修缮力度,让 “长征胜利的生命桥”“人民群众的幸福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以“三故事”为主线,即讲好红军“扎纳亚山口战斗”“牛圈边的支委会”“下拥军民鱼水情”等红色故事,在活化传承中,让历史开口、让文物说话,赋予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表达。

集大峡谷风光、原生态民俗、传统古村落、国省级非遗和红色文化于一身的“情舞之乡”、国家AAAA级景区——瓦卡镇,极具“红、绿、古”三色的资源禀赋,在此探索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田园栖居、非遗体验、爱教研学、乡村振兴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

“乘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的东风,得荣将举全县之力继承好、保护好、管理好、弘扬好红色资源,为早日把长征这本教科书铺展在康巴大地上作出得荣的红色贡献。同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需要通盘考虑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还需要注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文旅融合。全县上下将扣准差异化、找准创新点,通过传统展示、科技演示、沉浸体验,建出‘甘孜风范、得荣特色、瓦卡经典’,使其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的一种全新打开方式。”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得荣县委书记黄进如是说。

周权  尹兰  文/图


贺龙桥

1936年5月7日红军长征时,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先头四师越过岗曲河,进入得荣县境内。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长征贺龙从此经过,将此桥取名为贺龙桥,并修建了贺龙桥影壁,影壁高6米,宽7.17米,底座高1米,宽7.30米。得荣县贺龙桥于2012年获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卡镇扎纳亚山口战斗遗址

1936年5月5日,红二军团前卫部队到香格里拉(原中甸)、德钦和得荣三县结合处的扎纳亚山口时,遭地方武装阻击,师参谋长汤福林命令部队泅渡,一场恶战后,红军一个机枪排迅速登上上桥头村背后的峦巴独山头,火力掩护部队渡过岗曲河,占领了扎纳亚山口。为纪念缅怀在扎拉亚口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百姓在瓦卡镇子实村红军桥畔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记载当年红军经过的历史(老百姓称其为红军碑)。

红军桥

红军桥位于得荣县瓦卡镇子实村南约5千米处的岗曲河上。人们为纪念红军渡过岗曲河以及扎纳亚山口战斗的胜利,把岗曲河上的独木桥改建成了吊桥,取名红军桥。得荣县红军桥于2012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得荣人民踔厉行。枪声已远,马蹄依稀,长征在这里已走过了80多个春秋。但工农红军长征精神那面鲜艳的旗帜却巍然屹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一段岁月,激荡春秋,波澜壮阔。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段英勇的足迹被这里的人民镌刻和吟唱,长征那种革命英雄的精神,永远激励着这里生生不息的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朝着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