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
川渝联合打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品牌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7月1日上午,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召集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召开视频座谈会,就落实成渝地区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会上,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分别介绍了两地国际科技合作政策、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现状,以及恳请科技部支持事宜。两地国际科技合作处分别汇报了《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和《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情况,以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筹备推进情况。与会代表现场就推动川渝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对川渝两地科技部门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表示肯定,强调推动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川渝两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并提出下一步国际合作司将配合两地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一是国际合作司将加快推动合作区方案出台相关程序;二是会同川渝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打造“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品牌;三是在新形势下,推动川渝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技术转移,实现成果转移转化。
相关新闻
蓝图变为现实
川渝奋力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近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上,成渝双方审议了《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就夯实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基础、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科技人文交流、建设专业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合作网络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表示,从发展现实来看,川渝两地需要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引领支撑。合作区建设聚焦建设“一带一路”科技交往中心、技术转移枢纽、产创融合新高地、协同创新示范区,着力构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西部(重庆)科学城为核心,国家自创区、高新区、经开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承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为支撑的“一区、两核、多园、众点”的国际科技合作空间布局。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主要是要打造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共建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合作的能力。初步考虑通过“四个一批”来深化推进科技合作区建设:即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招引一批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组织一批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从蓝图变为现实。
重庆市科技局也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强化川渝科技协作机制,构建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奋力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工作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蝶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