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法治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刘旭 许耀之 本报记者 魏彪 文/图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将法治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黏合剂作用,全力打造覆盖全域的乡村普法依法治理体系、法律服务体系、矛盾纠纷排查体系,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创新模式
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感谢程律师用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清晰了解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普法活动。”7月4日,杭州市滨江区“驻朝律师”程豪的民法典专题讲座,让在场的新生村党支部副书记穆天明赞叹不已。
近年来,朝天区利用“逢场日”“坝坝宴”,以举办讲座、知客说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民法典“三个一百”主题宣讲、礼敬宪法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进以法治元素为主基调的广场、公园、长廊等法治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扩大乡村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同时,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法守法志愿服务队,编写知客讲法手册,开展会议普法、广播说法、知客讲法、文艺演法、新媒体推法、红白喜事传法等法治宣传活动;依靠老乡贤、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五老”人群,培育法治宣传队伍;电视专栏、手机短信、门户网站“三大普法平台”持续加强宣讲,并将法治元素融入麻柳刺绣非遗文化,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乡村振兴发展环境。
截至目前,朝天区已建成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1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推荐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
法律援助
确保服务人群“一个都不能少”
去年,麻柳乡村民吴恩(化名)在杨明(化名)的施工队里工作,因不幸摔伤,导致医治无效死亡。死者之子吴桂(化名)与杨明多次调解,但杨明未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赔偿款。无奈之下,吴桂向朝天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历时半年多,最终法院判决吴桂胜诉,杨明依法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各项费用。
“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我们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全程参与指导和监督,使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维护。”朝天区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朝天区以区法律援助中心、“12+8”个乡镇(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法律援助平台为载体,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24小时全时空、全业务的法律援助网络,确保服务人群“一个都不能少”。
而且,还做实做细“法治体检”“根治农民工欠薪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法律服务助推乡村产业”等系列活动,扎实促进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多元化、专业化。对于农村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申请法律援助,开通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绿色通道,及时给予法律援助服务。
今年以来,朝天区共开展“法治体检”和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4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3件,法律帮助案件66件,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累计70余万元。
化解矛盾
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我和余某家距离近,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想关系太僵,感谢调解员的用心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近日,朝天区中子镇村民牛某向朝天区司法局中子司法所的调解员真切地感谢道。
去年,余某在牛某的工地上干活,不幸被砸伤,经入院治疗,仍留下不可逆的伤残。因此,双方就赔偿费用发生矛盾。朝天区司法局中子司法所的调解员知晓此事后,积极与双方取得联系,经过多次现场调解,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为了化解基层矛盾,朝天区夯实村(居)和乡镇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医疗、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重点领域的专(行)业性调解组织,推动设立派驻片区法庭、派出所、交警大队调解工作室。目前,全区共建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76个,人民调解员768名。
同时,全面实施调解经费“以案定补”、调解人员“以案划片”、调解管理“以所定责”,创新实施“随手调”“田间地头调”“院坝调”等便民新机制,探索出了“明、清、快、分、联、德”六字矛盾纠纷“百日攻坚”工作法和“1+1>1”的边界联调新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朝天区共排查矛盾纠纷607次,调解649件,调解成功率97.8%,调解协议金额达665.2万元,无“民转刑”案件;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创造了稳定、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