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深化“一窗受理”改革
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好”
本报讯(记者 李鹏飞)近日,记者从四川德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获悉,德阳市日前出台《德阳市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一窗受理”改革实施方案》)。
据了解,《“一窗受理”改革实施方案》以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为目标,确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即2022年底前,市县乡村四级全面完成综合窗口设置,建立健全综合受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实行“无差别综合窗口”“分领域综合窗口”并轨运行。2023年底前,除省级明确的需专网支撑的业务外,实现80%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进一步打通专网支撑系统和“一窗受理”系统,推动“分领域综合窗口”“无差别综合窗口”并行向“无差别综合窗口”转变。2024年底前,除省级未打通的专网支撑业务外,100%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细化事项梳理
精准制定办事指南
明确“一窗受理”范围。最大程度将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对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通且办件量大的事项,可结合工作实际按办事主题纳入“分领域综合窗口”,待完成系统对接及数据共享后,逐步实现“无差别综合窗口”全覆盖。
制定“一窗受理”标准。对照“一窗受理”事项目录清单,进一步梳理每个办理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示范文本、受理初审要点、专业名词、常见问题等内容。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统一规范要求编制形成“无差别综合窗口”颗粒化业务手册和培训教材,为“一窗受理”前台人员提供全方位支撑。
健全授权机制
提升综窗受办能力
签订授权委托书。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等规定下,由纳入“一窗受理”的事项归口职能部门与同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签订《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授权委托书》,充分向综合窗口授予业务咨询、受理收件、材料初审、证照颁发等权限,部门不再对已授权综合窗口受理事项另行受理。
延伸综窗服务半径。推动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综合窗口、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
优化窗口布局
提升综窗服务效能
改造调整办事场地。以企业群众办事“只跑一窗、一次办好”为目标,重新优化窗口布局;县级政务服务大厅结合本地办公场地、业务需求等实际,参照市级执行;乡镇(街道)、村(社区)根据现有办公场地进行合理优化设置。
合理设置窗口主题。综合考虑办事场地、群众办事便捷度、办件数量等因素,受理中心按照“无差别综合窗口”“分领域综合窗口”“特色综合窗口”三类设置。
完善系统平台
推进数字综窗建设
统筹“一窗受理”系统。依托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筹集约建设完善“一窗受理”系统,实现综合受理业务一口进出;推进专网系统与“一窗受理”系统全面对接、“一窗受理”系统与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提升系统运行效能。以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数据共享总枢纽,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作用,逐步减少纸质材料使用需求。
推进线上一窗受理。2024年底前,除省级未打通的专网支撑业务外,100%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
健全管理机制
推动综窗规范运转
制定“一窗受理”规范。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服务双岗制和去向留言制等政务服务工作制度;针对综合窗口设置、受理工作要求、审批服务运转、全流程监管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路径,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标准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体系,畅通服务评价渠道,主动引导服务对象通过“好差评”评价仪、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渠道对“一窗受理”等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加强政务服务“好差评”数据归集和结果运用,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