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域旅游建设
增强产业竞争力
力争到2025年 全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本报讯(记者 胡斌)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获悉,《四川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印发。《方案》明确,通过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建设行动,力争到2025年,3个市(州)、5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8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全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生态绿色产业、富民惠民产业。
《方案》提到,以全域旅游理念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一核五带十大四廊”文旅产业全域布局,构建“一核引领、一环带动、两轴发展、四区协同”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与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城市群融合发展,打造全省文旅经济新极核。联动“川东北文旅经济带”“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川南文旅经济带”建设环盆周山地康养度假旅游带。联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构建四川“东西向”文化旅游发展轴线;以长征红色旅游走廊串联西南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构建四川“南北向”文化旅游发展轴线等。
《方案》提出,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以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川南文旅经济区。做优文化体验,以山地康养为特色,打造山水文化交相辉映的川东北文旅经济区。立足优良生态,将川西北文旅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高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安宁河谷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为基础,将攀西文旅经济区建设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同时,《方案》提出,建设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健全全域旅游产业体系。一方面,推动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文旅融合IP工程,大力培育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融合等旅游新业态,引导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推出一批旅游演艺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主题文博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城市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实施景区旅游提质增效,丰富旅游要素。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体旅融合产品,举办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会赛事,打造南方冰雪运动目的地、国际知名山地户外运动胜地。 《方案》还提出,以品牌塑造为抓手整合全域旅游营销资源,实施“安逸”熊猫文化IP打造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