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放心种菜
四川威远县向义供销合作社探路“三社”融合
日前,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向义供销合作社的蔬菜市场,一辆辆四轮车卸下玉米后,村民们进行分拣、打包,再装进几辆大货车外运。“现在不用担心销路,村民可以放心大胆地种蔬菜,只要村民有蔬菜,合作社就会帮着销售出去。”望着蔬菜市场内一片繁忙景象,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家林难掩喜色。
近年来,向义供销合作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推进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业壮大、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和基层社、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
统一销售
向义镇是“四川省无公害蔬菜示范镇”,当地不少村民收入都靠种菜、卖菜。但受销售渠道不稳定的影响,种菜的盈亏总不确定。在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前,很多人都吃过“单打独斗”的亏。
2012年,依托向义镇蔬菜产业化基地,在威远县供销合作社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向义镇四方村、水口村、向万村、大山村等村的25名蔬菜生产经营户组建了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突破了菜农散兵作战,开启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市场模式。“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的发展也曾经历风雨挫折。”余家林说,2013年,因为菜贩压价、定位不合理等原因,合作社净利润只有2万余元。
如何解决?“拓展市场是关键!”余家林说,必须走市场化道路,要让大的蔬菜经销商入股,这样既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又能让菜农增收。为此,合作社积极与外界联系,开拓了湖北武汉、湖南长沙、云南昆明等地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将优质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最大程度解决了蔬菜销售难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菜农们的后顾之忧。
2015年,内江市供销合作社、威远县新店供销合作社、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建立四方农产品公共集配中心,开启产销融合发展模式。该集配中心配置蔬菜初选包装场地、大型蔬菜保鲜库、管理用房,设有办公室、生产部、营销部、资金互助部、农残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等职能部门。集配中心主要为蔬菜生产提供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农残检测等服务。
“就算当天的蔬菜销不完,我们也不心慌,可以放进保鲜室继续卖。”张伟是威远县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其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年产值日益提升,家庭收入也随之年年攀升。
实现“三社融合”发展
2018年,依托四方农产品公共集配中心,威远县向义供销合作社成立,实现了基层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
向义供销合作社以村“两委”、合作社带头人、生产经营大户和社会能人为主,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围绕当地蔬菜特色产业,按市场供需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规范生产过程、统一组织销售、统一分红和返利,提升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议价能力与谈判地位。
目前,向义供销合作社已吸纳像张伟一样的种植大户217户,带动种植户3000多户,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蔬菜面积6000余亩,辐射威远县向义、新店、界牌和自贡市成佳等镇。2021年,合作社生产销售各类蔬菜1.6万吨,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基层社实现纯收入17万元,兑现社员股东分红5.2万元、交易额返利3.7万元,为村集体分红1.08万元,实现三方共赢。
川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