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民生在线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15日 返回该版首页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创新中医药服务常态化进社区 完善惠民工程 构建社区15分钟医疗圈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创新中医药服务常态化进社区 

完善惠民工程   构建社区15分钟医疗圈

□本报记者 李祥 文/图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创新中医药服务新方式,通过社区与知名中医诊所、社区党员活动之家、社区书院属地联建,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构建社区15分钟医疗圈。

葛陌社区与诊所还达成一致,确定该诊所每周四下午安排医护人员在社区义诊,并拿出每天诊所利润的10%用于给社区内的贫困家庭免费诊断治疗。同时,鼓励辖区群众跟着诊所医师学习中草药知识,注重日常的养生锻炼,并强化传承中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诊所为科普基地,建立“小郎中志愿宣讲队”不定期进社区宣讲。葛陌社区“两委”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创新中医药服务常态化进社区,完善中医药惠民生工程。

专业高效服务

古法中医诊所来了

“这下巴适了,不用起大早挤车去大医院挂号,步行15分钟就能抵达家门口的古法中医诊所,享受到名中医的细致问诊,价格还亲民。”家住双流东升街道葛陌社区迎龙花园小区的李先生感慨道。4月29日,葛陌社区24000多位居民迎来了他们健康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葛陌社区与卢斌古法中医诊所、社区党员活动之家、社区葛陌书院属地联建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正式开业了。

葛陌一地三国时期为诸葛亮的旧居,诸葛亮《自表后主书》中,自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就是指这里。目前葛陌已经随着成都公园城市的加速发展,桑田早已沧海,随之而来的是宜居宜业的空港新都市。

据葛陌社区党委委员蒋涛介绍,葛陌社区大部分居民为近年城市快速发展新迁入的人员,辖区内存在着无学校、无医院、无农贸市场等现实问题。

为破解上述城市快速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葛陌社区“两委”立足岗位办实事,勤恳为民解烦忧。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协调、搭建沟通平台,邀请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专业人士针对居民反映的基本就医难等关系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在双流区东升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社区“两委”积极协调解决,奔走在为民解烦忧的第一线。

为传承中医国术文化,让更多居民就近体验中医魅力,解决社区群众就医难问题,社区引进古法中医传承人卢斌担纲的古法中医诊所,为辖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记者现场看到,诊所整体风格遵照中国传统文化,馆门上书“弘扬中医文化多姿多彩,推崇医道精神一带一路”。

诊所的硬件设施标准高,药房药柜用原木隼牟结构制成,确保各类地道药材更好地存放。煎药房采用高压煎药机,引大昭圣泉弱碱性矿泉水煎制,使汤药激发出最大的药效。

诊所二楼理疗室设置理疗床8张,可实施推拿、正骨、针灸、艾灸等理疗康复项目。细心设置的轨道遮帘,可保护病患隐私,改善就医理疗条件。

诊所的医疗人才也是一流的。创始人卢斌系中西医结合高年资主治医师,有10余年中医临床经验。该诊所团队中还有毕业于名校的中医全科医生陈晓燕、中医医师尹晓冬等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

卢斌古法中医诊所(天府新区华阳镇馆),诊治上万例各科疑难杂症,在业界享有极佳口碑。

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惠民生工程万人受惠

“卢斌古法中医诊所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独具特色的针灸,我有段时间因为跑步锻炼太猛,导致膝盖损伤,爬楼都困难,通过在他们诊所的针灸治疗,我现在又可以继续晨跑了。”7月5日上午,一位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我最近睡觉出汗严重,吃饭也满脸大汗,走路就腰酸背疼。后来,经过卢医生的治疗,这些症状已经有几天没有出现了。今天我过来做做推拿,调养下自己的身体。”家住葛陌社区迎港花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卢斌古法中医诊所开业以来,确实给她身边认识的中老年朋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像刘女士这样从家门口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享受到名中医的细致问诊,是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引进中医馆入住社区后,社区居民就医需求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卢斌古法中医诊所医生们精湛的医术、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称赞,为葛陌社区2万多常住居民解除了困扰多年的就医难问题,经过社区一些居民的口碑相传,还受到京沪等外省市一些患者的青睐。比如知名画家李天基先生、融创上海公司的高管陈某等身患顽疾,6月中旬,在遵守四川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宁愿到达四川即按照规定被隔离14天,也要乘飞机抵达成都,接受卢斌古法中医诊所的治疗。

记者了解到,东升街道葛陌社区支持卢斌古法中医诊所与该社区党员活动之家、葛陌书院属地联建,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打通群众就医养生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了社区居民15分钟医疗圈,最大程度满足了社区患者就近就医的需求。

不仅如此,据蒋涛介绍,为有效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社区组织辖区群众跟着诊所医师学习中草药知识,注重日常的养生锻炼,并强化传承中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诊所为科普基地,建立“小郎中志愿宣讲队”不定期在社区宣讲,对辖区居民宣讲中医“未病先防”“病愈防复”的科学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率。

推行常态化义诊

社区贫困家庭得免费治疗

据了解,葛陌社区在引进卢斌古法中医诊所时,双方就明确,该诊所每周四下午都要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在社区进行义诊,包括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提供推拿、针灸、艾灸等理疗康复服务和中医问诊把脉、提供中医药健康知识指导等健康服务,同时对义诊中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诊所专业人士会耐心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饮食以及用药情况,并给予饮食及用药指导。义诊现场还耐心为社区居民解答各种疑问。

更为重要的是,葛陌社区与卢斌古法中医诊所还达成协议,为帮助辖区内的贫困家庭减轻因病产生的负担,由社区提供名单,卢斌古法中医诊所拿出每天利润的10%免费给辖区内的贫困家庭提供诊断治疗服务。

葛陌社区党委书记邱勇权告诉记者,葛陌社区“两委”引进口碑佳医术精又具爱心的卢斌古法中医诊所,是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工程,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作用,满足不同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解决了葛陌社区2万多常住居民家门口无医院,一度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同时,每周四下午卢斌古法中医诊所在社区常态化的义诊活动,每天拿出诊所10%利润为社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诊断治疗的爱心之举,建立起了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的长效服务机制,进一步弘扬了中医文化,使社区群众更加全面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切实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高了社区居民利用中医药知识预防疾病的能力。

构建中医药服务网络

中医馆进社区葛陌先行一步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等重点任务,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

双流区东升街道葛陌社区卢斌古法中医诊所便是这一目标的真实体现,也是东升街道葛陌社区“两委”贯彻落实双流区委区政府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的体现。而充分发挥社区特色文化,主动引进优质中医馆进驻社区,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葛陌社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双流区卫建局中医科负责人耿丽秋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双流区依托省部级医院合作办医城乡中医药一体化项目,中医强基层“百千万”项目的实施,完善构建了该区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同时也推进中医与西医、中医与家医有机融合,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